贾龙弟:乡村语文教育的探路人与守望者

俞佩忠

2020年11月26日08:41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贾龙弟:乡村语文教育的探路人与守望者

人才名片

贾龙弟,平湖市独山港中学教科室主任,浙江省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怀揣着“寻找适合孩子的语文教育”的教育理想,潜心从教27年,形成了以“赏读”为核心,“低起点,小步走,分层走,互助走”的教学风格,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育之路。主持省级课题3项,180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语文建设》等刊物。先后获得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1992年初,即将从平湖新仓中学高中毕业的平湖广陈农家子弟贾龙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抉择。“还是做老师好。”奶奶那句郑重简朴的话语,深深印在了贾龙弟那颗淳朴的心上。当年秋天,贾龙弟背起行囊走进了湖州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的大门。

1994年8月,贾龙弟大专毕业,来到了黄姑(现独山港镇)担任初中语文老师,来了,就未曾离开过:一所学校,一个岗位,二十七载,默默耕耘。

在这所被田野紧紧环抱的乡镇初中里,贾龙弟从文学这个“兴趣眼”起步,把爱语文的种子播散在这片润泽希望的田野上;同时深入研读前沿语文教学理论书籍,自主探究语文教法,投身新课程改革,新教育博客一写多年,课题论文源源而出,以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教学积累,迎来了语文教学和科研的双丰收,完成了一个普通语文教师到科研型语文教育专家的华丽转身。

碧波深处有珍奇

27年前,平湖市黄姑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生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少量当地农村孩子。在这里,意气风发的贾龙弟开启了他漫长的乡村语文教学探寻之路。

理想很美好,实施起来挑战却不小。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比本地学生,他们阅读和写作能力薄弱,而且自信心不足,在课堂发言中常常胆怯,有些学生甚至从来没有写过作文!“学不会,也没动力学。”贾龙弟曾感到十分焦虑。

怎样让孩子喜欢上语文?怎样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贾龙弟苦苦探寻着适合农村孩子的语文“真经”:

于是,贾龙弟选择一些简单的段落,让他们在课堂上朗读,半个学期下来,学生们渐渐能比较流畅地朗读了。在写作方面,贾龙弟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从说话开始,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一句话,几句话,直到数百字,不断鼓励,适时指导,渐渐地孩子也能写出比较像样的作文了。

子曰:亲其师,信其道。贾龙弟笃信,只有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让教育教学事半功倍,贾龙弟开始攒足了劲大施拳脚。

仗着爱好文学、做过大学诗社社长,贾龙弟在学校里办起了“窗外文学社”,几年下来,居然名声大噪,出版了20多本学生文集,有160多人次获奖;为了贴近学生的心灵,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贾龙弟大抓周记作文,把学生的写作训练与思想动态有机地统一起来,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为了体验学生的写作过程,贾龙弟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写作心得,使写作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融的盛宴,让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享受着语文学习的无限风光。

每年的期末统考,贾龙弟的班级总是名列前茅,每年的作文和阅读竞赛,贾龙弟的孩子总会脱颖而出。贾龙弟辛勤工作和不断探索得到了学校、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也赢得了孩子的喜爱、家长的信任。

“碧波深处有珍奇”。这句语文教育专家钱梦龙给贾龙弟的寄语,也是他27年乡村语文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作为农家子弟的他,带着同学们在稻花飘香、虫鸣蛙唱的环境中,不断汲取丰厚的文学滋养,探寻着语文学习的宝库。

情到深处是“专”研

2019年底,北京国宾馆。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名著阅读》发布会,各路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名著深度阅读领域颇有建树的贾龙弟应邀出席并发言,这对一个普通初中的语文老师而言,实属罕见。

从教修远,积厚流光。如今的贾龙弟,肩负的重任早已超出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范畴,而成为省内乃至全国语文界的“大咖”。

打开贾龙弟名师工作室首页,成员名单显示:专家14位,学科带头人15位,骨干成员72名,还有来自全省各地甚至省外语文教师成员316名,而他们的领衔人就是贾龙弟。

“工作室”里充满了实战研究的气息:语文深度学习、名师评课、名师直播、微课程、专题资源、课堂实录等多个栏目,截至9月12日,总访问量达198435人次。

7月14日,2020年度贾龙弟工作室特色项目建设中期成果交流会在童富勇浙派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栏目如期举行。贾龙弟老师围绕《“双线”推进初中语文名著深度阅读行动研究》,展示了工作室开展的系列名著深度阅读指导课、出版的系列丛书以及发表的系列论文,这些成果,无不显示出工作室扎实的科研氛围。

“作为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站不稳讲台,无法实现教书育人;没有科研,没有创新,就无法推动教学发展。”做一个走向全国的农村语文教师,这是贾龙弟的毕生理想,为此他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艰辛和心血。

站在农村这块希望的田野上,2010年开始,贾龙弟“逼着”自己潜心研读国内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权威理论书籍,寻找语文教育的方向和路径,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改实践。

以勤织梦,厚积薄发。从2010年至今,贾龙弟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读书,在读书中实践,共记了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主持省重点课题1项,撰写了100多篇语文教学论文。特别令他自豪的是,9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连续三年获得“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征文一等奖,专著《语文教学本体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为乡村语文教育立言

在很多人眼里,迈过不惑之年的贾龙弟是个成功者,而在他眼里,“荣誉只能作为今后工作的动力,学生的认可最重要。”

为了这片属于孩子的语文天空更宽广,他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把教书育人统一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在他关心、尊重、热爱学生的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拥护与爱戴。

“贾老师,我是您带的第一届学生,那记忆中带着一丝腼腆书生气的老师带着我们徜徉于书海,和我们共读共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教师节前夕,毕业于上海大学、就职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冯丽芳对贾龙弟表达了感恩之情。

“认识您是我的幸运,因为您,我记住了语文,记住了平湖,贾老师,我想念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因贾龙弟耐心和关爱,来自贵州山区的熊丹同学重拾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因为爱,所以爱。爱生才敬业,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专业成长来践行对学生的爱。因为一个老师,让一个农村学生爱上语文,爱上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是一位农村语文教师的价值所在。”对27年来坚守乡村的教育情怀,贾龙弟如是说。

(责编:张丽玮、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