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人居次第新

通过实施“五改五拓一完善”,杭州萧山老旧小区改造厚积薄发百姓赞

张向瑜、陶伟峰

2020年11月26日14:34  来源: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原标题:记者 张向瑜 通讯员 陶伟峰

就在上周,杭州再次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一座连续14年获此殊荣的城市。

对于一座城市的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和标尺,可能体现在雍容华贵的高楼大厦,可能体现在畅通便捷的交通出行,也可能体现在生态良好的城市环境。然而,毋庸置疑,这份幸福,于百姓而言,更弥漫在井然有序的老旧小区中。

“家长里短”“锅碗瓢盆”,是每一位百姓离不开的生活要素。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矛盾交织”到“邻里和谐”,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进城市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谙于心、扎实行动。杭州从多年前就开始推行老旧小区改造,一轮接着一轮,借此不断提升百姓品质生活、抬高百姓幸福指数。以今年为例,计划改造300个老旧小区,总建筑面积超1200万平方米,惠及15万住户群众,努力打造“六有”宜居社区,即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整洁的居住环境、有配套的公共服务、有长效的管理机制、有特色的小区文化、有和谐的邻里关系,积极争创老旧小区改造的全国样板。

其中,萧山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起步早、开局好。在前一轮十年不懈改造的厚实基础之上,从今年开始,萧山实施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五改五拓一完善”,让百姓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一个厚实基础:

不断传承创新,老旧小区迎来“新风景”

“以前摊乱摆、线乱拉、车乱停,现在这些乱象都不见了,小区又安静又安全又漂亮,很满意!”在萧山区城厢街道陈公桥社区,站在单元楼前的王雅根大姐称心地说。她道出的,正是在萧山区第一轮老旧小区改造中受益的4万多住户的心声。

老百姓生活的“关键小事”,就是党委和政府的民生大事。萧山区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于2009年,至2019年底,全区累计改造28个社区,共计房屋1564幢、338.79万平方米,受益住户44414户。除高桥小区外,萧山第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完成,有效改善了居住环境,提升了老城区的整体环境面貌,老小区居民的生活便捷度、舒适度也随之大幅提高。

用镜头去扫描这些小区,一个个仿佛开启了“美颜模式”:南市花园小区原本道路窄、停车乱,现在道路拓宽了,新增的100多个停车位整齐划一;崇化住宅区,原来一楼天井违章建筑多,现在拆除了65幢房子的违章天井后,小区清爽干净;百尺溇社区的怡景公寓、西河路社区的郁家弄,破旧的模样不见了,老小区有了新风景;还有不断增多的家装电梯,解决了很多住户的爬楼难题;回澜南苑、潘水小区等多个小区,实施了电梯加装,解决了很多住户的爬楼难题;城厢街道俊良、燕子河、百尺娄三个社区增设老年食堂,俊良社区还新增一处老年活动中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围绕“亚运兴城”新要求,从今年开始,萧山开启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并在原有厚实基础上,不断继承创新,迸发出厚积薄发之势。

让居民印象最深的是,与上一轮相比,这一轮改造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理念,将改造的决策权交给居民,“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如何管”,由居民自己“说了算”,充分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依据业主意愿确定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和内容。整个改造工作需达到“双2/3”条件方可实施,即业主对实施改造的同意率达2/3,业主对改造方案(内容)的认可率达2/3。

与此同时,整个改造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机制,坚持长效管理原则。整个改造工程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美其美”,坚持多方参与“一小区一方案”,合理确定基础改造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完善功能满足居民改善生活需求、提升服务满足居民品质生活需求等三个类别的改造重点,提早谋划制定,改造后实行长效化、专业化管理,通过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探索业主自治模式、社会化准物业托底等三个模式提升治理能力,做到“改造一个、管好一个”,打造“六有”宜居社区。

共建共享共治,这一社会治理制度在萧山老旧小区改造中得到生动体现。

一个提升路径:

从外形到内核,新一轮改造抬高了幸福指数

从2020年至2022年,全区计划完成改造老旧小区约27个、356幢、8500套、82万平方米……

一个个清晰的数据,一项项高标准的要求,都列在《杭州市萧山区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中。其中,2020年完成6个小区提升改造,约26.77万平方米,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

“总结历年来改造情况,从之前改造侧重于硬件设施,提升为结合未来社区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转为硬件设施形态的微更新和居家养老、综合服务、智慧小区等功能并重,更加注重功能完善、空间挖潜、文化挖掘和服务提升。”萧山区住建局负责人的介绍,对此做了很好的概括。

“五改五拓一完善”,正是萧山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的最大特色亮点。“五改”就是五个改造,即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小区特色、强化长效管理。“五拓”就是五个功能拓展,公共服务拓展、居家养老拓展、空间资源拓展、智慧小区拓展、文化元素拓展。“一完善”,就是完善老旧小区治理体系,做到“改造一个、管好一个”。

这当中,最有分量的莫过于功能拓展——

如居家养老功能的拓展,就是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通过设立小区食堂、养老服务中心等,不断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体系;空间资源的拓展,梳理老旧小区周边空间资源,统筹规划,优先配建社区活动中心等便民设施;文化元素的拓展,就是充分挖掘文化和历史元素,对小区门面、围墙和公共空间作艺术设计和微更新,为城市留下有迹可循的记忆、看得见的乡愁。

从以往的关注“外形”,到新一轮的聚焦“内核”,萧山老旧小区改造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从今年开始的这一轮改造,高质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为办好亚运会做好充分准备。”萧山区住建局负责人,形象地称之为提升“快进键”。

一个先行样本:

改造放眼未来,老旧小区“贴心”又“聪明”

“广泽文景、百德睦邻”,寓意深远的八个字,是萧山广德小区改造提升工程中全新梳理的设计理念。看着这大半年来,改造工程有序推进,小区面貌一天天更新,住户满脸欣喜。

今年萧山区确定进行改造的老旧小区为六个,分别是广德社区广德小区、银河社区城建公寓、万寿桥社区湘湖路区块、万寿桥社区下湘湖路区块、育才东苑社区育才东苑、商城社区丽华公寓。其中,广德小区作为先行推进区块,是今年上半年第一个开工的项目。

据了解,该小区是萧山区较早的安置小区之一,总户数1640户,居住人口5628人,其中退休老人924人。虽然小区风格较为现代,整体状况相对良好,但由于后续管理不善,环境日益杂乱,人车混行,雨棚、防盗窗随意搭建,缺少无障碍设施、老年康体设施、儿童游乐园设施等功能配套,已无法满足小区居民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

进一步更新和改善的,可不止以上这些。

这一轮改造关注居民所需所求,以“一心、两带、三共享平台、六片区、九节点”为主线,整体串联小区内各种生活空间,将未来社区的“邻里、健康、教育、建筑、交通、服务、治理”七大场景植入提升改造中,打造萧山旧小区综合提升样板工程。比如,原社区办公室将改造成养老服务中心,这个好消息让小区老人开心不已。

尤其让居民点赞的是,萧山区住建联合公安等部门推出老旧小区智慧安防改造,引入视频监控、车辆识别、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智慧消防等系统,在无须“大拆大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让小区变得越来越“聪明”。

比如,人车分流,居民通过智能门禁系统,轻松实现“刷脸”出入小区。难怪居民自豪地说:“等全部改造好,我们老小区可一点不比新小区差!”

(责编:张帆、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