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普陀海洋产业蹄疾步稳迈向“高精尖”

康梦琦

2020年11月29日12:0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不瞒你们,顾客排队要产品,最近每天五六批,前段时间多时达二三十批……”舟山市正源标准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斌表示,目前国内海上风电紧固件70%以上由他们供应。作为行业标准的起草者,五年前,该企业还只能生产普通的陆上紧固件。

从抢占海上风电市场到海洋生态创新谷建设,从绿色修船引领国际潮流到水产品加工行业转型高科技产业……近年来,普陀海洋产业正在悄悄发生质变。根据“2+4+X”产业定位,舟山普陀传统产业焕发新生,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大科创等新兴产业“无中生有”,资金“活水”涌入金融小镇,逐渐成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强力新引擎。

华丽转身,从“一网鱼”到“一条鱼”

从前,普陀人研究如何一网打上更多鱼。现在,普陀人思考如何将一条鱼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从渴求“一网鱼”的经济效益到探索“一条鱼”的终极价值,这是海洋生物科技进步为普陀带来的变化。

对很多人来说,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但对于舟山市常青海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常青来说,肽已经是一个打了10多年交道的“老朋友”了。2009年,经营蟹肉制品出口的叶常青在与日本客户的一次交谈中了解到,日本企业从一些边角料中通过生物科技手段制作成一款款全新产品。其中,以生物蛋白为材料的肽类产品因营养价值高,广受保健品消费市场欢迎。

“我的仓库里有这么多海鲜,为什么不拿来作为提取肽的原材料呢?”叶常青敏锐地察觉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了对肽类产品的学习和研究,终于在2012年通过酶解过滤技术,成功实现了肽类产品的制备和投产。起初,常青海洋食品只生产肽类产品的中间品,1吨肽产品平均售价约100万元,价值远超同等重量的海鲜冻品。随着技术和市场的逐渐成熟,去年,企业以“海贵族”为商标,推出了牡蛎肽、海参肽等多款肽类产品的终端品,开始从幕后转向台前。“只要打开市场和销路,产值过亿不是问题。”叶常青自信地说。

在普陀,海洋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正从“浪花朵朵”化成澎湃之势。近年来,在普陀全力探索海洋生物医药这一新兴领域,普陀相继催生了多个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海洋生物药品等规模化精深加工群体,让“一条鱼”游成了一条完整的海洋经济产业链。

科技赋能,从“靠海吃海”到“科技兴海”

淡水替代了砂石磨料,真空回收装置实时回收处理废水废渣……这是普陀区马峙岛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修船现场。这一改变,得益于企业在全球率先研发的绿色修船技术装备,目前,系列设备已在国际上推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以此为范本推出了“绿色修船规范管理”的行业标准(草案)。绿色修船先进技术吸引国内外众多船舶前来修理,全区外轮维修量占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传统产业提升,为海洋经济崛起夯实了基础,但普陀区不满足于此,涉海大旅游、大健康、大文化、大科创——四个冉冉升起的新兴产业,为普陀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位于普陀北部展茅区域的普陀海洋生态创新谷,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是普陀海洋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创新谷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海洋科技、研发、创意等资源,重点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目前园区已入驻企业239家;总投资额度26.4亿元。普陀区领导介绍,他们正对标浙江省现代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舟山建设富有海洋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流强港双循环经济先行示范区”,增强海洋创新链,补齐海洋产业链,提升海洋价值链,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力促普陀经济交出高分报表,努力为海洋强国建设作贡献。

在普陀已然绘就的蓝图上,还有一块神秘的土地,那就是当地正在打造的金融小镇。过去,“x”对当地而言,意味着“未知”,如今,“x”已成了普陀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业结构的无限可能。

短短一年多时间,普陀金融小镇从无到有、迅速崛起,聚集669家金融、类金融企业,成为全省唯一在探索推进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的地区。小镇依托普陀海洋产业,打造金融产业集聚区、商业商贸服务区、产业创新孵化区,逐步形成以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商业保理等金融业态为主体,其他金融业态为补充的“3+X”金融产业体系。

放眼普陀,海洋科技创新东风劲吹,蓝色新动能澎湃不已:今年1至9月,全区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82%以上,水产品精深加工率达53%以上,船舶修理产值同比增长66.5%,实现逆势增长。

(责编:康梦琦、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