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的绿水青山间,有一张奇妙的“图”。
有时候,它像个全能“精算师”,生态家底、产业发展、村民收入“了然于胸”;有时候,它又像个贴心“大管家”,管鱼塘、帮收稻、查危房样样在行。
它的名字时尚又好记:数字乡村一张图——运用“整体智治”理念,归集58个部门的282类基础数据,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目前覆盖德清所有137个行政村。12月1日起,“数字乡村一张图”建设规范正式实施。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是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作出的部署。美丽乡村和活力数字深度交融,一场火热的实践在德清已然开启。
一图赋能
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告别“提心吊胆”的日子,钟管镇曲溪村养鱼大户沈云建起初还有点不习惯。“以前我常年住鱼塘边,大半夜要起来查看,就怕鱼缺氧。现在有了高科技,可以睡囫囵觉了!”他说。
高科技就在沈云建的手机里,打开“数字养殖”App,鱼塘的实时数据立刻显示:溶氧量10.1mg/L,水温11.3℃……他的80亩鱼塘安装了水质监控、远程控制等智能设备,效果很显著:上个月,一处10亩大的鱼塘进行捕捞,产量从去年的2万公斤增至4万余公斤。
德清水产养殖业兴盛,全县仅养鱼大户就有5000余名。今年初,“数字乡村一张图”的“数字养殖”模块上线。目前,全县共安装鱼塘物联网感知设备近4000套,服务面积4万余亩。模块运行以来,鱼塘浮头死亡率降至千分之一。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新安镇下舍省级粮食生产功能示范区负责人沈煜潮。今年晚稻收割期间,他很多时候是在刷手机。“稻田和烘干机房都装了电子传感器,湿度、温度、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掌控。如有异常,手机会收到预警,动动手指就能控制烘干机等设备。”他兴奋地介绍。
“小聪明”的背后是“大智慧”。
走进德清每个行政村,都能看到电子屏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远远看去,它是一张三维倾斜摄影矢量地图,村落风貌尽收眼底。而点击鼠标,图上的空间数据和公共数据纷纷显现,涵盖乡村规划、乡村经营、乡村环境、乡村服务和乡村治理5个领域,数字养殖、水域监测、危房监测、智慧气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120余项功能,实时感知整个村庄生产、生活、生态动态详情。
“别看只有一张图,它可是归集了资源、天气、出行、垃圾分类、便民服务等282类、近9亿条基础数据,涵盖农村发展和治理的方方面面。”德清县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赵方正介绍,全县137个行政村的数据都接入“德清城市大脑”,加强数据共享、开放和安全管控,推动县域乡村整体智治。
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亟须补齐的短板,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德清,“数字乡村一张图”成为补齐这块短板的新支点。
“基于‘数字乡村一张图’,我们掌握了全县农业种植养殖的大量数据,如水产存塘量、粮食种植规模、安全检测等,可以定期分析研判,得到资源分布、发展趋势等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指导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农户合理安排生产,以数字赋能撬动乡村振兴。”德清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建强说。
一图联动
重塑乡村治理体系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推动浙江农村加快转型。不过,“数字乡村一张图”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
“一图全面感知”乡村智治新模式,正扮演重塑乡村治理体系的角色。
10月底,以“数字赋能·城乡融合”为主题的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推进会在德清召开,莫干山镇五四村是与会嘉宾参观“打卡点”之一。
当了20年村党组织书记,57岁的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从未像现在这样渴望拥抱数字化浪潮。
五四村村委会里,“数字乡村一张图”透出互联网时代的律动感。“这不仅是一张电子地图,也是触达乡村各角落的物联感知网。”孙国文介绍,电线杆上有悬挂物,道路上有抛洒物,路灯不亮了……每天,这些信息都能在平台上实时显现并得到处理。“就连地下管网的实时水位,我都能在这里看到,防台防汛时特别管用!”孙国文说,依托这张图,五四村还加快打造阳光政务“村级样板”,实时向村民展示“三资”管理动态,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促进全域监督全员监督提质增效。
在禹越镇,“数字乡村一张图”成为社会治理“高参”。农村老人交通事故概率较高怎么办?北片区社会治理工作站运用大数据技术,将事故易发点位一一上图,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防范巡查,今年累计排查各类隐患35处,已全部整改。
浙江大学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表示,城乡发展因为数字化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但相比城市,乡村的数字化往往会碎片化且形式单一,迫切需要系统性推进。
“‘数字乡村一张图’聚焦乡村治理中的人、地、物、事件要素,推动乡村治理流程再造。”赵方正介绍,“一张图”联动了基层治理四平台、智慧交通、污水处理等15个系统数据,实现跨区域、跨系统、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管理和服务。如基于遥感监测智能比对,可在农村环境整治、建筑物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实现智能发现、自动派单、联动处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目前,德清县正探索城乡三维地图建模、人口动态迁移感知系统、乡村治理多规合一应用等20个重点项目,不断丰富空间数据应用场景。12月起实施建设规范后,“数字乡村一张图”应用体系、原则要求、服务管理、持续改进和评价等方面内容更加标准化,乡村治理也更加直观、精准、智能。
一图共享
拥抱精彩数字生活
“数字乡村一张图,跟我有啥关系?”五四村村民徐达明以前总有这样的疑问。直到前段时间,他因为建房找到孙国文,孙国文在“数字乡村一张图”上迅速调取相关数据,精准告知其符合建房条件和具体建房位置时,他才真切感受到这张图的“聪明”。
数字乡村建设为了谁?德清用实践作答:以“整体智治”理念赋能,让更多农村居民在“数字时代”找到获得感。
“房名:乾元镇三里塘25号,垂直度偏差:-3.3698°,南北方向形变:3.3249°,东西方向形变:0.5101°。”在乾元镇综合信息指挥室,打开“数字乡村一张图”,醒目的黄色小圆标显示出危房信息。
乾元镇村镇规划建设办副主任龚政华介绍,“危房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危房状态,遇到突发情况自动报警,目前已设置10处实时监测点位,由专业检测单位负责日常巡查和数据采集。
德清县聚焦村民出生、入学、就业等“一生事”,运用“数字乡村一张图”推进网上办理,并组建“掌上办”代办员和志愿者队伍,建立村级代办点,布设政务服务一体机,原本需要到县乡两级办理的交通违法处理、社保信息查询、工商执照申请等业务都可以在村里完成。
“每天中午有人给我送饭送菜,真当省心!”提起“幸福餐”,新市镇宋市村90岁的村民朱永林赞不绝口。免费配送饭菜,是宋市村基于“数字乡村一张图”推出的惠民服务“幸福云”:老人只要符合一定标准,都可以享受这一福利。
数据赋能,精准服务。“数字乡村一张图”通过对感知设备、村民活动等共享数据的精准分析、异动管理,提升乡村医疗、养老、助残、垃圾分类等便民服务实效。
而此时,德清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充分利用“城市大脑”数据支撑,打造“一图一端一中心”应用体系,依托“数字乡村一张网”,通过“浙里办”App、“我德清”微信小程序向村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数字生活服务,同步高标准建设数据融通、跨域联动的乡村数字治理中心。
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精彩还在继续。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