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黄河篇》探访青海脱贫致富路,展现浙江援青“情”

2020年12月14日10:1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广播电视节目,《奔跑吧·黄河篇》聚焦黄河发展保护,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深挖“黄河生态经济带”时代价值。首播致敬龙羊峡水电人的“龙羊精神”,聚焦广大建设者触动人心。在近日播出的第二期里,《奔跑吧·黄河篇》继续深入青海当地,跑男团从媒体人的角度,以完成一篇专题报道为主线,由水清如镜的龙羊湖出发,到“拉面之乡”化隆县,再到“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尖扎县,循着当地人的脱贫之路,伴着浙江援青干部人才的真诚分享,将独属于青海的“致富经”跃然屏幕之上。

跑男团探访脱贫致富路,青海特色深入人心

以“实地采访”为切入点,跑男团深入青海各个特色县,在与当地人游戏、互动过程中,青海当地的文化和产业特色得以巧妙融入。

在水清如镜的龙羊湖,碧水蓝天之间,渔民正在捕捞一种叫做“一龄鱼”的小银鱼。据渔民介绍,为维持生态平衡,当地每年只有三个月捕鱼期,渔民靠捕捞小银鱼一年可收入两三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而在休渔期,他们则回家种地或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通过合理捕捞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正是当地“生态扶贫”的体现,让脱贫攻坚与保护生态实现双赢。

而在“拉面之乡”化隆县,跑男团亲身感受了当地的拉面文化。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化隆县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有近三分之一贫困人口靠拉面产业实现脱贫。说起“脱贫密码”,不得不提化隆县开发的智慧拉面大数据平台,全国1.8万家拉面店实现智能一体化管理,店面转让、选址开店、融资贷款、食材采购等均可在这一平台实现。此外,政府还会提供异地政府服务、带薪在岗实训等帮扶政策,切实通过“就业扶贫”,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

节目随后来到“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尖扎县,依托当地特色的射箭文化,尖扎县每年通过举办各项国际赛事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扶贫”推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

最后,跑男团和当地居民在篝火广场欢聚一堂,青稞酒、牦牛肉、荨麻茶、野生沙棘汁、藏绣、唐卡等青海特产被一一介绍。随着网购、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形式兴起,酒香不再怕巷子深,这些特产也成为“消费扶贫”的“主角”。

跟随跑男团的足迹,节目生动呈现了青海的产业特色和脱贫致富成果。在生态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消费扶贫等多种方式配合下,该地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资源,实现“精准扶贫”。

再现浙江援青故事,年轻干部挥洒青春令人敬佩

从跑男团一路的所见所闻中可见青海扶贫工作的层次性与多样性,而在脱贫致富路上,离不开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支援和帮助。从2010年起,浙江省便开始对口支援青海省海西州,十年过去,在一批批年轻干部的努力下,青海海西州留下了浙江援青的很多美好印记。

节目特别邀请三位浙江援青干部人才,分享他们援助青海海西州的故事。在招商引资工作中,赵蒙、徐见化等援青干部人才不仅引进杭白菊等农产品种植,还着力引进技术及资本,帮助优化加工和销售,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通过引进浙商企业,在浙江和海西之间架起了桥梁和纽带,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而援青老师刘海琴则表示,扶贫攻坚基础教育是必须的,她常对学生说“要走出家乡,回到家乡,建设自己的家乡”,真正做到了“扶贫更扶智”。

从当地政府到浙江援青干部人才乃至每个当地居民,都是脱贫攻坚事业不可忽略的一环。创新脱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背后是国家和政府以生态条件、民族文化和特色美食为依托,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脱贫不返贫。作为广电总局2020重点项目,《奔跑吧·黄河篇》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与传播扶贫的举措与成果,更是以自身影响力提升当地知名度、助力巩固脱贫成果,拓展发展持续力。

随着《奔跑吧·黄河篇》沿黄河一路向东,节目正在从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展现黄河沿线城市魅力,助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期待这档老牌综艺,用内容创新持续焕发新生,为社会价值赋能。(姜函一)

(责编:康梦琦、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