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州各中小学以学生兴趣爱好为抓手,开展社团课程、活动展演等,目的是——

让每个孩子学有所长、快乐成长

单露娟

2020年12月17日08:46  来源:台州日报
 
原标题:让每个孩子学有所长、快乐成长

开展社团活动

让兴趣与快乐齐飞

12月9日下午,伴随着第二节下课铃声,台州市白云小学的校园里沸腾起来,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安排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的社团活动开始了。操场上,网球社和足球社的孩子在场上飞奔;教学楼前,无人机社的孩子操纵着无人机,感受“飞起来”的乐趣;教室里,合唱团的孩子跟着钢琴伴奏亮开了嗓子……

白云小学副校长徐红飞介绍,该校创建于1946年,文化底蕴深厚,学校围绕“有章有法、有声有色、有品有质”的发展方向,精心架构“七彩课程”为学子们编织“七彩童年”。通过“七彩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该校已形成了以琴艺、棋艺、墨艺、球艺、模艺为特色的“五艺”校园文化。

近几年,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该校又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艺术素养培育相结合,推进“五艺”课程社团化。

“目前,我们学校共有70个社团。在社团课程门类的设置上,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力求体现多样性,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尽可能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比如说,模艺包括电子百拼、木桥梁、无人机、车辆模型、创意环保制作等,球艺包括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琴艺包括葫芦丝、小提琴、管弦乐队等。”徐红飞说。

个性化课程的开设,需要充足的师资力量。除了本校的老师,白云小学还和校外一些专业机构合作,请他们来学校为孩子们培训。“比如网球社团,我们学校是台州市网球训练基地,教练由台州体育部门派驻,长期在我校针对学生开展网球训练。接下来,学校还将增设击剑项目,加大和市图书馆、市科技馆等单位的合作,拓宽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本学期,学校还加入了公益组织环丁联盟,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将在环境日展出,学校将组织优秀师生代表参加国内、国际游学。”

在徐红飞看来,校园社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孩子通过社团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或特长,如果他们能坚持下去,未来就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我们还为孩子们创设了各种展示平台。通过展示,孩子们的心境和视野都会更加开阔。”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路桥小学在社团工作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负责社团工作的老师施仙素告诉记者:“我们学校从2004年开始开展社团活动。我们的初衷是,在学校除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所以,我们请来上海的专家将三年级段作为试点开展社团课。”

施仙素回忆,刚开始组建社团的时候很困难。“当时在小学开设社团的做法还比较新,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只能自己编写。因为是新尝试,我们也担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经过一番努力,路桥小学的社团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那时候,我们将所有社团分为实践类、文体类、竞技类三个类别,每周二下午开展。”一段时间后,施仙素发现社团活动没有影响孩子们学习,“而且,三年级段的孩子们变得非常活泼,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

看到成效后,路桥小学将试点推广到了全校。“现在,我们学校有60多个社团,和最初相比,科技类的项目增加了很多。学生喜欢什么,我们就增加什么项目,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每学期网上选课一开通,热门课程就被抢选一空。”

今年8月份,该校新成立了天文社。负责该社团的翁老师介绍:“今年台州市有一个天文学知识竞赛。我们想,带孩子们去观星,了解一些宇宙知识,非常有意义,就在暑假组织感兴趣的孩子临时成立了天文社。通知发出后,很多孩子来报名。因为人数太多,我们只能从中选拔出21个孩子。”

上了几天课以后,翁老师发现孩子们对天文知识的兴趣特别浓厚,于是在开学后向学校提出申请,将这个社团继续办下去。

如今,该社团开展活动已有一学期。翁老师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成长:“现在的孩子,有许多都是自我感觉很良好的,有的甚至有点唯我独尊的个性。上了观星课以后,他们看到宇宙里有那么多的星星,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学会了谦虚。此外,因为社团人数有限,很多感兴趣的同学没有机会加入。在社团上课的同学,下课后就化身‘小老师’教班里其他同学怎么观星,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其他孩子对天文的热爱,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其实我们办社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点燃孩子们对天文的热爱。这些孩子中,也许未来会出一个天文学家呢。”翁老师说。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台州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社团课或者拓展课。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副校长袁春红介绍:“我们学校有70多门拓展课,每学期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相应的课程。学校特别重视孩子体育和艺术的发展,除了体育课外,我们会鼓励孩子再选择一项喜欢的运动去学习和训练,希望这项运动可以伴随他们的一生。艺术类课程则引进了剪纸、玻雕等非遗项目,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了解和热爱本土的传统文化。”

举办节庆展演

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

西装、礼服、红毯……12月1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热闹非凡。该校首届电影节颁奖典礼在校园礼堂隆重举行。参演的孩子们化身“小明星”,在家长的陪伴下徐徐走过红毯。

当天天气寒冷,但是学生和家长的脸上都洋溢着温暖的笑容。

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阮可嘉介绍,此次电影节是基于孩子们的暑期实践作业开展的。“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最后,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拍摄五分钟微电影的作业。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所有环节都亲力亲为。这样的过程,一方面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全方面锻炼了他们的素质。”

据了解,该校首届电影节喜获提名的9部微电影,是从全校学生提交的100多部作品中精心评选而出。作品风格不一,既有讲述亲情、友情的“言情片”,也有展示大好河山的“风光片”,还有穿越时空、追逐梦想的“故事片”,品类繁多。

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女演员和最佳影片奖、剧情奖、创意奖和组织奖的孩子们,陆续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仪式感满满的现场,俨然校园版“奥斯卡”颁奖盛典。

除了电影节,该校每年还会举办“五月诗会”“十月歌会”“迎新会”等大型活动。

该校副校长袁春红介绍:“‘五月诗会’那天,老师和学生都会穿着汉服来学校。诗会分为仿诗、吟诗、对诗三个环节。仿诗,今年我们仿的是李杜的诗词,学生们会用工整的字体誊写自己喜爱的李诗杜词,优秀作品将进行展示;吟诗,学生们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吟诵诗词并用视频记录下来……”

袁春红说:“我校的育人目标是‘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公民’,但是走向世界也要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决定每年五月举办一场诗会。为了迎接这场诗会,学生们从开学初就背许多古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举办活动时,我们都身着华服,这培养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审美。”

在北京师范大学台州实验学校,最隆重的学生活动当属一年一度的话剧展演。

周艳艳是该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负责话剧展演的相关工作。她表示:“作为学校的必修课,话剧课每周开课一次。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学校与椒江话剧团合作,聘请专业的表演老师,面向初一、初二年级专门授课。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会选拔出一些有特长的孩子,专门去排演一出话剧,然后在年末进行展演。”

为什么要在学校开设话剧课?曾在该校担任校长的章建国表示:“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是‘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给他们充足的空间满足成长需求等。但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真的站在舞台中央。办学之初,校方就在思考,用什么方式让孩子站上舞台。后来,我们设置了话剧课。”

话剧课开设后,周艳艳在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了学生们的成长:“我发现,上过话剧课的学生,表现欲比较强。他们自信张扬,敢于去展现自己。比如教到小说类型的课文,叫一名学生上来,他就可以绘声绘色地演一段故事。上过舞台的学生不仅会表演,在朗诵和演讲方面也非常优秀。别的同学可能有顾忌,放不开,但是演出过的学生不一样,他们能瞬间进入角色。”

为了让学生站上舞台、共同成长,2013年开始,临海小学推出了贯穿全年的读书节、体育嘉年华、科技嘉年华、才艺嘉年华四大主题活动。

临海小学校长黄申友介绍:“读书节在每年3到4月份,5到6月份是才艺嘉年华,10到11月是体育嘉年华,科技嘉年华则在12月。每个主题时间跨度都在一个月左右,期间我们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说读书节,包含自读与共读、展示与评比等板块,自读与共读又包含了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内容,展示与评比则包含了读书格言征集、书香班级评比、阅读之星评比、学生才艺评比、教师经典诵读展示等几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不少。”

在四大主题活动中,体育嘉年华和才艺嘉年华算是“重头戏”。黄申友解释:“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参加比赛和上台表演的机会,体育嘉年华和才艺嘉年华刚好可以让我们实现这个愿望。体育嘉年华设置了集体项目比赛和单项比赛,集体项目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所有孩子都可以加入进来,比如跳绳、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等,每个项目按平均每人所得成绩来排名次,最后计入团体总分,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有参加的积极性。才艺嘉年华则根据不同年级段的情况来安排,一、二、五年级是班级文艺汇演,三年级是班班唱,四年级则以独唱、独跳、独舞为主。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丰富的展示平台,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

开展活动多年,黄申友发现收获不小:“孩子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了。”

(责编:郭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