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 自动化减人

台州:“华东第一隧”通车的背后

李凯艳

2020年12月22日08:32  来源:台州日报
 
原标题:“华东第一隧”通车的背后

  隧道内灯火通明,维护工人忙碌检查……12月21日,在杭绍台高速公路通车之际,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的大盘山隧道内,该工程管理方正在为次日的通车做最后准备。

  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的大盘山隧道被誉为“华东第一隧”,这条长达8635米的隧道进口位于绍兴市新昌县,出口位于台州市天台县,是目前华东地区最长的公路隧道,也是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项目的控制性工程。

  一路驱车,来到位于天台县的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街头互通入口,从该收费站向北驶去,大盘山隧道不久便映入眼帘。看着已顺利通过完工验收的隧道,负责工程管理的元合建设党支部书记郭安不禁感叹,“华东第一隧”的开建之路真是困难重重。

  由于大盘山隧道地处低山丘陵区,山峦起伏、沟谷狭窄、地形复杂,如何开凿成了摆在施工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该隧道长度较长、断层较多、地热也较高,施工时内部温度超过40℃,工人施工十分不易。”郭安介绍,为解决隧道内散热通风难的问题,施工时特意在隧道内打下了深268米和290米的竖井。

  同时,该工程还不惜投资1亿元左右,新建了全长1.5公里的斜井。“当时我们花了一星期多才找到合适打井的点,虽然耗费较多,但这扩大了施工的工作面,实现了两头开挖,整个工期也缩短了三分之一左右。”郭安说。

  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量大、工期紧……为保证如期完工,施工方还运用“机器换人、自动化减人”等多种办法。“我们一开始就买了两台单价9000万元的三臂凿岩机,利用机械化的便利,减少了三四十人的人力投入,也为其他需要工人的施工处腾出了人手。”郭安说。

  自2017年7月进洞施工以来,大盘山隧道的建设工人们每天三班倒连轴转,开足马力施工,与时间赛跑,跑出了加速度。随着大盘山隧道顺利通过完工验收,阻碍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完工的最后一个卡点也随之解决。

  “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可以说是一个‘山区高速’,工程的桥隧比高达80%,其中共有11座隧道,大盘山隧道是里面最难建的。”元合建设常务副总经理杨学成说。

(责编:王萧萧、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