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常心看待高校毕业生平均薪

李攀

2021年01月07日08:37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以平常心看待高校毕业生平均薪

  近日,国内不少高校陆续公布毕业生平均薪酬,在网上引起争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届毕业生月均收入为6579.60元,南京大学2020届参与调查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7.83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共计354人,平均年薪17.08万元。很多网友调侃,自己可能拖了母校的后腿,网上对此类调查的吐槽声不绝于耳。其实,应以平常心看待毕业生平均薪酬。

  首先,毕业生平均薪酬不代表每个人的实际薪酬。比如,南京大学学生就业相关负责人就回应说,调查的对象并非全体毕业生,而只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约45%,并且部分毕业生未反馈薪酬数据,而部分高薪酬的毕业生则较主动地填写了数据。这就导致毕业生平均薪酬不具备权威的代表性,而只是反映了部分毕业生的收入状况。

  其次,薪酬不能完全代表个人的能力和价值。近些年来,移动互联网、IT等行业的平均薪酬远高于其他行业,像我的一些同学毕业后进入IT行业年薪超20万元的大有人在。但是,毕业后去基层等一些收入相对低的地方,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发挥个人才干。岗位有不同、薪资有高低,实属正常的社会现象。

  最后,薪酬无法代表个人未来的发展可能性。刚毕业时薪酬再高,也只是一个起点而已。至于未来怎么样,还很难说。进入工作岗位后,只要个人不懈努力和奋斗,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必定能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不过,从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平均薪酬中,倒是可以看出一些积极信号。一是高校就业的形势。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是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一年,这些高校不少毕业生就业状况好并且收入颇丰,来之不易、令人高兴。二是知识的“含金量”。比如,总体而言,博士生薪酬水平高于硕士生,硕士生薪酬水平高于本科生。这并不是要鼓励每个人盲目追求高学历,而是想说有付出总会有相应的收获。这是一个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时代。

  但是,从网友的吐槽中,高校应有所反思。毕业生平均薪酬仅仅是学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体现之一而非全部,因此高校调查并公布毕业生平均薪酬本无可厚非,但应以平常心看待毕业生平均薪酬。千万别觉得把平均薪酬报得越高越好,而忽视了真实与全面。即便调查,样本数量可以再多一些,涵盖的就业人群可以更广一些,这样才能让结果可信度更高。

  也许,高校公布平均薪酬偏高的出发点是好的,有助于社会大众从这个维度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自豪感,但更要看到的是,一所大学真正的使命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用的高质量人才。在毕业生中,有的可能是甘坐冷板凳、为国搞科研,有的可能是扎根在基层、奋斗在一线,有的可能是支教在山区、甘做孺子牛,但他们都为社会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的人生价值难以用经济收入来衡量,也更值得我们由衷点赞。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