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经开区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

钟淑婷

2021年01月08日08:16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经开区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

  “基层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拿出务实举措,确保五中全会精神落细、落实、落到位。”近日,嘉兴城南街道乡音宣讲分团团长徐发明用亲切熟悉的乡音,向老党员和居民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嘉兴城南街道天佑社区老年人群体大,存在识字不多、普通话不在行等问题。于是,街道成立了“新时代宣讲团乡音宣讲分团”,与广大基层党员群众深入交流。“干部们用土话讲解举例时,我们就能理解了,我们也更愿意听。”56岁的党员施玉明说。

  成立乡音宣讲团,用土话讲“精神”,正是嘉兴经开区创新宣讲方式、推动新思想深入人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嘉兴经开区积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将党的创新理论传递到千家万户,为建设“五彩嘉兴”、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先行区而努力奋斗。

  打造特色化宣讲团队

  从去年7月起,嘉兴经开区组织开展了“经开新声”宣讲团基层巡讲活动。宣讲团由受市、区表彰表扬的“勇猛精进担当好干部”“治社名师”“最美网格长、微网格长、网格员”“优秀党员志愿者”及全区“微型党课”大赛优秀选手等组成,这其中有教师、企业负责人,也有基层社区干部、医务工作者等。经开区把话筒交给群众,把受众变为宣讲主体,充分调动了群众宣讲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热情。

  宣讲团成员以“小切口、大主题、好故事”的组合模式,将新思想在群众间传递,截至目前,已累计赴基层开展主题巡回宣讲32场次。

  除了全区层面,各街道以群众愿意听、喜欢听、听得懂为目标,打造了自身宣讲品牌。城南街道成立“新时代宣讲团”,用“带泥土味”的“方言方语”宣讲全会精神;塘汇街道组建“红纽带”宣讲团、“塘声微讲团”,通过80后、90后宣讲员,把微党课课堂搬到了社区的“板凳会”上,并借助文艺骨干力量,多形式宣讲全会精神;长水街道打造“声动长水”宣讲系列品牌,通过微宣讲的形式,将新思想的“大主题”转化为群众急切关注和乐于接受的“小切口”;嘉北街道振兴社区成立了一支由党员干部、居民骨干组成的“名星宣讲团”自治队伍,让他们走到居民当中,打通邻里、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多元化宣讲阵地

  凉亭下、花园里、智慧书房内……嘉兴经开区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城市文化公园等打造多元化阵地,将宣讲的清风吹拂到经开区每个角落。

  如去年12月22日,嘉北街道振兴社区将“名星宣讲”——共建专场宣讲会开到了党员商户的花园里。在温馨的氛围中,党员干部、居民聆听了一堂《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专题讲座。这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深受大家的喜欢。“我们吹响了辖区资源集结号,在各网格内构筑起多元化的宣讲平台,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会客厅、物业办公点,同时还借助多媒体的‘指尖上的宣讲平台’,引领宣讲新风尚。”振兴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淑佳说。

  除了商户花园,友谊街上的区新时代实践中心、运河旁的智慧书房、洪波公园内的“连心茶馆”,也都成了宣讲阵地。“理论宣讲不一定要设在高大上的会议室,往往在公园之类的场所,宣讲效果会更好。”嘉北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打造多样化宣讲载体

  举办全区第二届微型党课大赛,精心录制65部微型党课创意短视频,录制“红船畔·习语声声”微音频,开展“我最喜爱的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微视(音)频分享活动……去年,嘉兴经开区通过打造微党课、微音频、微视频、微分享等“微”系列宣讲品牌。

  与此同时,各街道也不断完善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增进宣传实效。如长水街道便依托“点赞长水”公众号开辟“学‘习’路上长水人”专栏,由街道班子带头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营造人人都当宣讲员的氛围,扩大宣讲的传播面,打通凝聚群众思想的“最后一公里”。

  新的一年,嘉兴经开区将继续发挥好“经开新声”宣讲团作用,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城市文化公园等各类基层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宣传宣讲,不断增进广大干部群众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热起来。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