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回望2020年这一年,我国外贸逆风翻盘,成绩亮眼。
1—9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1—10月,累计增速提高到1.1%;进入11月,增幅继续扩大。
进出口快速回稳,离不开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合力。面对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密切跟踪研判外贸形势,及时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在保外贸主体、保市场份额、保出口订单、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精准施策。
转负为正创新高
最冷的时节,广东顺德勒流港码头依然忙得热火朝天。闸口处,满载新造集装箱的货柜车正有序通关。“2020年5月开始,我们的出口货值增速已经实现了由负转正,并保持持续增长。”广东富华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报关负责人钟炳声说。
回暖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前4月,富华机械公司仅出口集装箱14784个,货值4.03亿元,同比下降39.49%。受疫情影响,出口新造集装箱国外市场变数大,船舱非常难订,港口排期长。广州海关所属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新造集装箱监管模式”,对新造集装箱实施箱号“智能识别”,优化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远程监控”。
“高效快速的通关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钟炳声说,2020年5月,富华机械单月出口新造集装箱6308个,货值1.45亿元,货值同比增长27.86%。2020年前11月,该公司出口新造集装箱10.83万个,货值30.89亿元,货值同比增长近九成。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9.04万亿元,同比增长1.8%,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全年数据看,4月我国出口总值1.41万亿元,同比增长8.2%。这是继一季度同比出现两位数下滑后,货物贸易出口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6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进口实现年内首次双双正增长。前9月,我国外贸累计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3.09万亿元,增长7.8%,连续6个月实现正增长。
“2020年‘六稳’‘六保’政策密集出台,稳住了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外贸主体有干劲,外贸发展超出预期。”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说,从一季度遭遇困难,二季度止跌企稳,到三季度全面反弹,我国外贸表现强劲,不仅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而且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厚积薄发业态新
“我们主要为中欧班列出口货物代理报关,2020年业绩翻了番,一半的出口都是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浙江新诗路报关代理有限公司报关员虞学飞说。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特定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15万美元以下、并在采购地办理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具有准入门槛低、申报手续简单、通关出口快、增值税免征不退、允许多个主体收汇等政策优势。”虞学飞介绍,与一般贸易方式相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更便捷,通关更快速,“目前,我们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都是义乌小商品城内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海运空运物流受阻,中欧班列凭借稳定的物流优势吸引了不少客户。不少以往通过海运出口的客户,改选择通过中欧班列出口。比如中亚方向的班列,往年一般都是一周5列,2020年一周有7—8列。”虞学飞说。
来自杭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20年前11月,义乌市场采购货物通过中欧班列出口达65.9亿元,同比增长1.27倍,通过航空货运渠道出口6.73亿元,同比增长1.66倍。
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B2B)出口试点,新增17家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2020年,我国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成效显著。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873.9亿元,增长52.8%,市场采购出口5098.6亿元,增长35.5%。1—11月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值6398.92亿元,同比增长33.7%。
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庄芮认为,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门槛,激发了外贸主体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积极性,对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外贸提质增效起到积极作用,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更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
持续向好基础稳
工厂里,一条条自动生产线忙碌作业;仓库里,加工好的轮胎被叉车装入集装箱准备出口发运。“这些都是来自欧洲的订单,总计48万条。目前,我们在手订单还有100多万条。”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中心副部长耿聪说。
面对疫情给外销带来的不利影响,森麒麟积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开拓新市场。在青岛海关推动下,该公司成为海关高级认证企业,除享受中国海关给予的简化通关等措施,在进口国通关过程中也可享受便利。耿聪介绍,自2020年6月起,海外订单恢复正常水平,公司生产运营进入正常轨道并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未来10年,我们要在全球布局8个数字化智能生产基地。”耿聪说。
2020年,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前1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3.2%,贸易方式持续优化;中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出口增速高于整体,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前11月,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2.2%,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竞争优势巩固,出口产品结构优化,集成电路、计算机、医疗器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强劲,前11月增速分别达14.8%、10.7%和44.5%。
稳外贸是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表示,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发展布局,优化政策促进体系,推动外贸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优势由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人民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第 02 版)
2021年这些新规正式实施 将影响浙江人的生活 举报环境违法行为有奖励、浙江公共体育设施全年开放不得少于330天、纳入名录的古井水源不得随意破坏、不按规定投放垃圾将受处罚……2021年1月起,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的新规陆续实施。 举报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最高奖励50万元 《浙江省生态…【详细】
杭州余杭发布倡议书 呼吁职工留浙过年 人民网杭州1月8日电 (金忠耀)今天上午,杭州余杭向就业职工和企业发出《“余”您携手,在“浙”过年》的倡议书。 倡议书呼吁,在余杭学习、创业、务工的职工朋友们能够站在维护个人和家庭健康安全的角度,选择省内过年,减少走亲访友,以云上拜年、…【详细】
杭州“限牌”6年后拟首次放宽 将推出“浙A区域号牌” 杭州实施“限牌”政策6年后,将首次放宽。 1月5日,杭州就小客车“区域指标”“浙A区域号牌”设置及相关配套措施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意见征求稿已通过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月5日至2021年1月1…【详细】
杭州萧山:易腐垃圾变宝记 晚上7时30分,城市已沉入暮色。万家灯火中,人间烟火气正浓。一只装满菜叶、蛋壳等易腐垃圾的“小绿桶”被拎下楼,放置在小区定时定点投放点位的智能秤上。 它的籍贯上写着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税北苑小区。这是萧山一个普通的安置小区,也是第一批数…【详细】
推进新时代区域红色事业优质高效发展 长三角红色博物馆合作联盟在杭州成立 活动现场。 中国共产党杭州历史馆供图 人民网杭州1月5日电 (艾宇韬)今天上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图片展开幕暨长三角红色博物馆合作联盟成立仪式在杭州举行。杭州市直机关党员领导干部、部队官兵、长三角重要红色场馆负责人等共计15…【详细】
全国首个!浙江为数字经济发展立法 日前,《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作为全国首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这部《条例》有什么特点?将如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对全国其他地方…【详细】
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揭牌 人民网绍兴12月29日电 (张丽玮)今天上午,第二届新时代“枫桥经验”高端峰会暨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成立仪式在绍兴枫桥举行。主旨大会上,浙江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揭牌,4位专家围绕大会主题作主旨演讲。同时还举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论坛…【详细】
浙江省总工会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 人民网杭州12月31日电 (张帆)记者今日从浙江省总工会召开的2021年“两节”送温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浙江省市县三级工会共安排2200多万资金用于困难职工、困难农民工、困难劳模和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仍困难企业的一线职工,以及节日期间坚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