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有备则无患。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浙江为稳住“一头猪”、供好“一袋米”、配好“一篮菜”,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助推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切切实实提升了百姓餐桌上的幸福感。
尤其是极不平凡的2020年,浙江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争先创优”决策部署,聚焦“六稳”“六保”,全面推进实施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专班推进、积极作为,坚持守牢安全底线,坚决打好“粮、猪、菜”等重要农产品保质保量保供组合拳,交出了一份高分报表,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贡献了“三农”力量。
强化统筹——
压实“米袋子”,拎稳“菜篮子”
“米袋子”实不实,“菜篮子”稳不稳,关乎普通百姓的小日子,也关涉经济运行的“大账本”。浙江人多地少,受自然资源禀赋所限,做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的增产保供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020年,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外形势急剧变化。浙江省委、省政府责无旁贷,坚决绷紧端牢“饭碗”这根弦,精心统筹协调,下好全局“一盘棋”,及时组建农业工作专班,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努力压实“米袋子”、拎稳“菜篮子”,表格化、清单式抓好全省重要农产品保供部署任务落地见效。
“众人拾柴火焰高”。各地也闻令而动,以专班模式、战时状态,紧抓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问题,全力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生猪产能恢复,积极筹划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加班加点、千方百计做好农业防汛救灾工作,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保供“成绩单”。
机械耕作现场。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粮食生产再夺丰收。2020年,浙江粮食播种面积达1490.1万亩、总产达121.1亿斤,均创近五年新高,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1467万亩、总产118.4亿斤的目标任务。
生猪生产持续恢复。截至2020年底,浙江生猪存栏超620万头,万头以上新建猪场投产100个,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542万头年度目标任务,已恢复至2017年末存栏的115%。
形势大好,喜报迭传。过去的一年,浙江各地粮食、生猪、蔬菜、水产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线上线下销售势头良好,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增产保供呈现可喜局面,在应对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力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精心服务——
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得好”
“2020年,我选种优质稻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标准化种植模式,加强田间管理,农场的大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年关将近,谈起过去一年的收获,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陈介桥村归本农场主人汪琰斌喜上眉梢。
汪琰斌告诉记者,过去一年,他承包了2550亩粮田,年产粮近2200吨。近一年来,宁波市、鄞州区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明显加强了上门服务的力度,指导他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助力稳产保供。在农业农村部门帮助下,归本农场全年粮食的收成相较往年不减反增,品质也得到了更高的认可。
水产养殖。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如今老百姓对自己“餐桌”的要求在提高,不仅要吃饱,更要求能吃好、吃得健康。近几年来,浙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好农产品生产“提量”的同时,“提质”工作也同步推进。
2020年,浙江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为抓手,找准突破的靶向切口,蹄疾步稳做深做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比例,推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加快“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新建省级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个,新增绿色食品基地面积17.66万亩;大力推广新型农作制度和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全年共创新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粮经结合、园地套种等新型农作制度404.57万亩;水产养殖业加速绿色发展,全年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约10万亩,用药减量取得初步成效。
“过去的一年,我们持续加大力度实施健康养殖、尾水治理、用药减量、配合饲料、种业提升等‘五大推广行动’,为广大老百姓的餐桌提供了品种更为丰富、质优价廉的水产品。”省水产推广站有关负责人说,通过“五大推广行动”,全省全年水产病防、质检、生态三大安全保障持续增强,有力地支撑了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筑牢底线——
安全有保障,夺取“双胜利”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农产品保供“双胜利”,安全是底线。2020年,浙江以绵绵之力铸久久之功,坚决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这两条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做实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新时代浙江‘三农’工作‘369’行动,全力确保全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务求实效,全年‘两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质监处有关负责人说,2020年,浙江主要农产品省级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渔业执法。省农业农村厅供图
为确保渔农业生产安全,近一年来,浙江聚焦渔船、农机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行“港长制”和渔船编组生产作业等机制,加快变型拖拉机退出步伐,全链条落实落细各项安全隐患整治举措。2020年1至11月份,全省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与上年度同期相比下降了70.9%,死亡人数下降58.8%。目前,全省高危渔船整改落实率已达99.8%,全年事故数、死亡(失踪)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3%和37%。
此外,浙江还重点抓好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深化推进生猪产业全链条严管“百场引领、千场提升”行动和病虫害防控调查预警等指导服务,努力夯实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基础,成效显著。目前,浙江已连续6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重大动物疫病延伸绩效管理考核优秀。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在褐飞虱等水稻重大病虫害呈早发、重发态势下,浙江坚持科学防控,打赢了“虫口夺粮”攻坚战,全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1.29亿亩次,挽回产量损失约190万吨,危害损失率3.07%,获得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宜未雨而绸缪,抓稳产以保供。进入新发展阶段,浙江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尽最大努力保障全省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浙江“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有力支撑。
丽水莲都“五大工作制度”完善区域治理体系 助推高质量绿色发展 2020年7月,丽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莲都分局获悉,丽水市和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因受疫情影响,资金难以周转,但因其厂房属于违法建筑,无法抵押贷款,该公司遂自行申报并主动拆除了违建。基于涉企案件“首违不罚”制度,莲都分局最终未对其进行处罚,在…【详细】
脱下警服退而不休的“西湖捞哥” 刚脱下警服的周翔军,已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人叫作“西湖捞哥”的。 多年前,一位抗战老兵在西湖边游玩时,不慎将手机落入湖中。得知手机里全是老兵珍藏的“回忆”,他二话没说,跳进水里。打捞了一个多小时,脚被湖底的玻璃渣划破,但打捞依然…【详细】
杭州为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立法 人民网杭州1月8日电 (王萧萧)近日,杭州出台《杭州市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将加装电梯写入地方政府规章予以立法。 杭州已连续3年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截至2020年底,该市已累计完成…【详细】
2021年这些新规正式实施 将影响浙江人的生活 举报环境违法行为有奖励、浙江公共体育设施全年开放不得少于330天、纳入名录的古井水源不得随意破坏、不按规定投放垃圾将受处罚……2021年1月起,一批关系老百姓生活的新规陆续实施。 举报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最高奖励50万元 《浙江省生态…【详细】
杭州余杭发布倡议书 呼吁职工留浙过年 人民网杭州1月8日电 (金忠耀)今天上午,杭州余杭向就业职工和企业发出《“余”您携手,在“浙”过年》的倡议书。 倡议书呼吁,在余杭学习、创业、务工的职工朋友们能够站在维护个人和家庭健康安全的角度,选择省内过年,减少走亲访友,以云上拜年、…【详细】
杭州“限牌”6年后拟首次放宽 将推出“浙A区域号牌” 杭州实施“限牌”政策6年后,将首次放宽。 1月5日,杭州就小客车“区域指标”“浙A区域号牌”设置及相关配套措施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相关意见征求稿已通过杭州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1月5日至2021年1月1…【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