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治理新典范”创造更多“全国最佳”

汪莹

2021年01月20日08:47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为“治理新典范”创造更多“全国最佳”

大门卡口处,小区居民“刷脸”出入,验身份、测体温、显示健康码一次完成,全程不超过5秒;报警系统筑起看不见的电子围墙,遇到“闯入者”立刻报警……目前,嘉兴已建成“智安小区”2447个,基本形成“全域覆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智安小区”安防生态体系。“十四五”时期,嘉兴要实现治理能力的蝶变跃升,完成从以人为主的传统治理到数字化整体智治的新跨越,成为市域整体智治的“治理新典范”。遍地开花的“智安小区”有望成为典范之一。

“智安小区”即以提升智慧安防水平来推进平安小区建设,它充分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小区整体社情、警情的智能预测预警,极大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智安小区”到底有多“聪明”?就拿嘉兴“智安小区”来说,每一个进出口都配备具有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功能的高清摄像头,实现“人过留影、车过留牌”。按照“分类整合、逐级汇聚”原则,全市“智安小区”采集到的所有数据汇入市公安局的大数据库。同时,在小区内部和社区警务室均设立小区智控二级平台,并连接市、镇(街道)两级综合指挥室,实时对小区整体社情、警情智能预测预警。

从治安到“智安”,一字之差,背后却是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刻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广泛运用数字技术,推动治理主体之间有效协调,实现精准、高效的公共治理。在此意义上,实现“整体智治”是提升公共治理有效性的重要路径选择。

“整体智治”如何实现?嘉兴“智安小区”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方面体现“整体”理念,让数据“破圈”、让业务“跨界”,打破社区之间以及社区与镇(街道)、社区警务室、公安机关之间的边界,加强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协调;另一方面发挥“智治”优势,疫情期间,实现对重点人员智能排查和智慧管控,发挥“守牢小门”的关键作用,为实施“大数据+网格化”精密智控机制创造条件,建起抗击疫情的智能防线。由于成效明显,嘉兴“智安小区”获中央政法委肯定,被人民网评为“全国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在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上得到推广,被写入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报告。

由是观之,对城市治理而言,“整体智治”不是简单的数字化,也不仅是纯粹的智能化,关键是要实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让相关技术或平台做到在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广大群众受用。这需要我们坚持“整体智治”理念,为高水平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多创新实践、嘉兴经验、“全国最佳”。

(责编:康梦琦、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