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日夜”里的金华故事

汪蕾、唐旭昱

2021年01月26日08:25  来源:金华新闻网
 

  1月22日,《武汉日夜》上映,在武汉封城一周年的前一天与大家见面,别有意义。作为国内首部抗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由浙江省电影局指导,央视电影频道出品,杭州一九零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

  同一天,金华版《武汉日夜》在全市网络媒体及抖音、新浪、凤凰等各大全国性流量平台首页首屏同步上线,感动无数网友。这部由金华市委宣传部、金华市委网信办推出的系列短视频,分为“信义启程”“大义勇气”“天使希望”3个小故事,最终组成了9分14秒的纪录微电影。影片中的故事源于金华市委宣传部主编的全面记录金华107位援鄂医疗队员战“疫”一线救死扶伤故事的纪实类图书《此行无悔》。

  两部影片,不同的故事,同样的感动。朋友圈刷屏的背后,有眼泪,有感动,更有力量。

  比任何电影技巧 更动人

  1月16日,距离《武汉日夜》正式上映还有6天。当天下午3时,一群医护人员受邀走进位于市区沃尔玛广场福华大厦的0090影院提前观影。

  没有一句画外音,没有编写一句台词,没有一位当红演员,没有设计的演技,《武汉日夜》中每个人物和故事都来自去年武汉疫情发生时的真实记录。这部影片是由30多名摄影师在多家医院拍摄所得,1000多个小时的珍贵素材,许多镜头深入到了重症病房,观众可以看到平时没法看到的场景:医护人员为病人喂食、换药、翻身、擦洗身体,包括手术、抢救的镜头。

  0090影院经理胡胜剑说,当天有40多位医护人员观影,影片结束后,大家从放映厅走出来,有人红着眼眶,有人表情凝重。他特意和几位医护人员聊了聊,有人说:“真实一定比任何电影技巧更动人。”有人说:“看得人忍不住流泪,没有画外音、台词,只有最真实的画面和声音。摄影师因为厚厚的隔离装备呼吸不畅偶尔传来的沉重呼吸声……太纯粹了。”还有人说:“前半段的情绪就像半沸的水,最后把逝者的遗物交给亲人时是爆发点,最后在周迅的歌声中,武汉又回归平静。”

  1月6日《武汉日夜》发布预告片并开启全面预售,10天后,影片迎来首映礼,同时在全国开启366场点映。251位电影人,70座城市,逾350场公益观影;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26亿次。与此同时,这部电影两周内斩获全平台热搜话题25个,百余位影评人、媒体人集体转发力荐,150位全明星阵容倾情推介。

  同期上映影片中,《武汉日夜》上映前在猫眼、淘票票想看人数排名第二;首映日预售综合票房第一;首映日预售总人次第一。

  不愿回忆的过往 成为治愈的力量

  曾参与抗击非典的义乌市中心医院血液风湿康复科护士长虞雅俊,去年又参加了浙江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

  1月23日上午10时30分,虞雅俊走进影院。影片结束了,她仍感觉非常难受。影片中,数十次插入武汉城市画面,从最初的黑云压境,到共同抗疫时三镇灯火通明,到樱花盛开时转危为安,黄鹤楼的雨滴、长江大桥孤独的骑行者、医院树枝枝头上的鸟儿……武汉的大街小巷仿佛都会说话,诉说着城市到了危急时刻,人们正团结一心在战斗,我们也一定能战胜病毒。

  “那些回忆,都回来了。”虞雅俊说,此刻的武汉,如此亲切。“不是为自己感动,更多的是为这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还有那些背后默默付出的普通人。”她觉得,这就是影片的成功——镜头里不仅有医护人员,还对准了医院外的患者家属和志愿者,他们同样投入了战斗。

  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金华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护师吴梦,带着7岁的女儿一起走进影院。看了一半,母女俩提前离场。女儿告诉她不想看了,却不愿意说原因。吴梦忽然想起自己“出征”那天,她打电话给女儿,孩子也是这样不说话;到武汉了,她再打电话,孩子还是不理她,直到两天后才拨通第一通视频电话。回金华后,吴梦曾问女儿:“宝贝,妈妈这不是安全回来了吗?如果下次还需要妈妈,我可以去吗?”女儿想都没想就说:“你是英雄!”可是,过了一小会,又闷闷不乐地说:“你想去就去吧!”

  吴梦本想通过电影告诉女儿,在妈妈奋斗过的城市发生了什么,没想到孩子的反应是这样的。她也陷入沉思:“影片的开头就震撼到了我。医护人员出征时面对家人,坚定、挣扎、担忧、不舍、心疼、未知,各种各样复杂的情绪都展现出来了。”吴梦觉得,这就是内心最复杂的情绪。“影片非常细腻克制,不放大,也不刻意煽情,平实中带有击中人心的力度。真实的记录,好过最顶级的表演。”

  吴梦说,这几天,因为《武汉日夜》上映,武汉的日日夜夜又成为援鄂战友之间重启的话题。她忽然发现,那些曾经不愿触碰的回忆,而今成了治愈的力量。“特别是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不仅温暖我们这些亲历者,为更多人带去精神能量,也再次敲响了防疫的警钟。”

  隔着口罩 彼此的心紧紧相拥

  1月23日晚上7时30分,金华万达影城9号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武汉日夜》的第一句台词,是一个孩子用稚嫩的童声读诗,这是他用录音机,录给住在重症病房里的爷爷听的。这是属于这个孩子的日记,讲述着他对生活的愿望。

  观影过程中,能清晰地听到哽咽声,也能看到有人擦眼泪。隔了几个位置的一个男生,一直看得很平静,但当听到结尾主题曲《你真好》时,突然捂住了眼睛。

  胡晓静带着读小学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女儿看完了整场电影:“面临生离死别时,才明白生命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及爱。希望孩子们看了电影后,能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希望每一个人都做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让白衣天使们用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安宁、平静得以持续。”

  电影并没有一直沉浸在悲痛中。痛苦之后,我们无比欣喜地迎来新生命,而这正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之源。

  影片总制片人李玮在谈到创作初衷时表示,《武汉日夜》就是记录一个个平凡的日子,展现疫情之下一个个平凡的人和家庭,“让我们更加懂得亲情与陪伴的重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导演曹金玲说:“我们的坚强与彼此守护,让生活不屈,让未来继续。”这也是成为影片打开观众心底柔软之处的“开门密钥”。

  两个真实故事 背后的笑与泪

  《武汉日夜》上映的这一天,金华版《武汉日夜》系列短片同步上线,面向全市及全国一线重点城市宣传推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影片从去年10月起开始筹备,呈现的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原型正是金华驰援武汉的107位白衣战士。

  “希望展现107位援鄂英雄的群像,所以隐藏了真实故事中的人物名字。”该负责人说,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一直在深挖金华城市价值做好对外网络宣介,去年策划推出的“透过窗口看金华”城市形象网络宣介短视频活动,全网播放量突破10亿,打响了“信义之城、和美金华”城市品牌,成为网络城市形象宣介现象级IP,社会反响良好。在看到《此行无悔》这本书后,想到援鄂抗疫精神正是金华信义精神传承的最佳体现,把这些故事制作成系列城市宣介短视频的想法应运而生,希望能让这些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故事及背后体现的精神信念用更直接的方式呈现给更多人。

  其中,“大义勇气”中的地瓜粥故事与“天使希望”中的自制抢救设备故事,就是金华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金华市中心医院护师丁筱妤与该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郑岁的亲身经历。这两个真实故事背后,一个带着笑,一个却含着泪。

  丁筱妤与武汉“地瓜粥奶奶”结识于病房,奶奶的老伴因疫情去世,女儿被隔离在另一家医院,奶奶最爱吃老伴煮的地瓜粥。为了鼓励奶奶,丁筱妤就特别留意,医院厨房有地瓜粥时为她特别留着。奶奶的最大愿望,就是看到外孙结婚生子。丁筱妤与奶奶的外孙同龄,于是一直鼓励奶奶。“奶奶在我们的努力下康复出院了,这也是最让我们感到幸福的瞬间,她的心愿一定能够实现。”

  郑岁的故事却是带着泪的。这是在武汉两位令他印象最深、也是病情最重的患者:第一位患者在离世前,写下了一行字“把遗体捐献给国家”;另一位患者就是影片中被郑岁用自制中心静脉压测压管抢救回来的中年男子,他们一起与死神对抗了20多天,但最后病人还是走了。“不管我们付出多少努力,有时仍然感慨没办法与死神抢人。这段回忆,是记忆深处的东西,一辈子忘不掉。”

(责编:金忠耀、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