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身之道 重在健体

体育+健康:全民健身给幸福加分

奚源、李琛

2021年01月29日09:09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体育+健康:全民健身给幸福加分

在日前举行的浙江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加紧做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备工作,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等工作被写进了政府报告中。其中构建“10分钟健身圈”还被列入2021年的十方面民生实事。随着杭州2022亚运会的临近,体育运动也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助力健康浙江建设工作,让人民群众共享健康幸福的生活。

体质监测+运动处方 科学健身才有幸福感

去年的11月,杭州又一次拿到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一奖项。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连续14年蝉联此殊荣的城市,杭州市民的体质情况越来越好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而国民体质监测,就是最能体现这点的参考标准之一。

浙江体育科学研究所全民健身研究中心主任薛亮,是去年9月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杭州地区测试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他看来,体质监测与一般意义上的医疗体检不同,体质监测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总体结果和总体的评价,为组织锻炼人员开展体育运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虽然这次国测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没有往年的数据以及对应样本进行参考,但在监测过程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年轻人的身体素质相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薛亮表示,20岁-35岁年龄层的人,在做位体前屈项目的数据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往,做位体前屈都是老年人的强项,如今年轻人在体育锻炼上也更加科学专业,不仅仅是强身健体,也会注重锻炼某项运动能力或是身体机能。”

薛亮看到的变化,和杭州人早早就把运动和健康两个概念挂在一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2015年,杭州市民就可以到指定的医疗机构开出属于自己的“运动处方”,获得为自己“量身订制”的个性化科学运动指南。针对杭州市民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理需求,体育和医疗部门将形成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科学指导不同人群的健身、养生活动。

家住丁桥的施大伯今年已过七旬,但身子骨依然硬朗,走个5公里一口大气不喘。每当别人问起他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他总是笑呵呵地回答:“多去医院。”

当然,施大伯说的去医院,并不是去看病,而是去开运动处方。“我去医院做体检,同时也把国民体质测试给做了,医院在原有医疗处方和体检健康处方的基础上,结合我的体质情况再给我开一个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我再根据这个健身运动处方来安排自己每天的运动量和内容。”施大伯说。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像施大伯这样对疾病预防以及科学健身需求逐步提升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运动损伤要重视 普通百姓也能享受专业运动员疗法

其实,不光是像谢震业、汪顺、石智勇这样的知名运动员有运动损伤方面的困扰,几乎每一个有运动习惯的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设计师小沈是个十足的足球迷,平时就算再忙,每周也要腾出至少两个小时和朋友踢场球。去年,在一次社区组织的业余比赛中,小沈因为与人拼抢导致膝关节韧带和半月板受伤。“当时自己也很担心,因为伤的部位和程度都挺严重的。医生建议我做手术,但手术后可能再也不能踢球了。”小沈说。

在朋友的介绍下,小沈找到了在西湖区专门从事运动损伤治疗的夏医师。夏医师此前曾在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从事医疗组的管理工作,对运动员的伤病治疗和后期恢复都有丰富的经验。在了解了小沈的受伤情况后,夏医师为小沈制定了一套一边针灸敷药理疗,一边根据恢复情况适当锻炼的康复计划。一个半月之后,小沈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有球运动,这对曾经担心“职业生涯”可能提前结束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去年一年下来,夏医师的诊所接诊了大概500多位各种运动损伤的患者,基本上每人都能够在3-4次左右的理疗后,恢复正常的运动水平。

如今在杭州,像夏医师这样专业从事运动损伤治疗的民间医疗机构越来越多,而一些综合类医院也都设置了运动损伤和康复类的科室。对于杭州的运动爱好者来说,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平时运动中比较重要的后顾之忧。而在“体育+健康”领域,运动损伤和康复也会随着全民健身的不断推进,产生更多的需求。

(责编:王萧萧、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