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就地过年温暖精彩

张萍

2021年02月02日08:46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让就地过年温暖精彩

2月1日零时,春节在杭过年的非浙户籍务工人员1000元现金补贴正式开放申领,不少网友领到这笔政府发的过年红包后,直呼“真香”。春运开启、红包到账、政策兑现……就地过年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很多人慢慢发现,在政府服务、企业动员、社会支援之下,就地过年让人真正体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在庚子年春节前打响,辛丑年(牛年)的春节主题仍然离不开少流动、不回家。这并没有乱了中国人的阵脚。相反,正因为从战“疫”中总结了经验教训,磨砺出坚强韧劲,各地政府应对就地过年才更果断、更有章法。公共舆论看待就地过年也更从容、更理性。不仅要就地过年,而且要过个好年。在集体抗疫的特殊节点,就地过春节不仅使命光荣,而且要过出趣味、过出花样,过得与往年不同。

从回家过年到就地过年,是几亿中国人的集体“转向”,没有强有力的配套服务支撑,难免会进退失据。要让就地过年群众吃住有保障,精神文化娱乐充足;让他们车票退改签方便、得到实惠;要在留住人的同时留住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把服务做实做细。像浙江多地的红包留人、安徽“你异地过年我替你带娃”政策、黑龙江为留守儿童指定委托监护人照顾等措施,都是温暖满满。

社会的关怀也很重要。像企业主自觉照顾留下来的员工,同乡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内部的互动,电商快递外卖餐馆等行业的“不打烊”承诺等,都凝聚成社会合力。哪怕人与人之间一声春节问候,都是这个特殊年的温暖来源。小区邻居群里,有单身男青年在线征集“年夜饭友”,于是热心阿姨受到启发,组织春节不回老家的单身青年除夕夜在她家聚餐,过节、联谊两不误。“就地过年”的契机,成就一段佳话也未可知。

个人的心态调整也少不了。好心态能让异地过年过出新亮点,撬动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过年回不了家,年轻人通过网上“赶集”、在线“约”饭、“云上”拜年,把一家人的年安排得妥妥的。淘宝网年货节当天,平台上的“年货”搜索量增长240%,而且“90后”首次接棒,成为置办年货新主力。人不回去,就让礼传递情感,以往被爸爸妈妈嗔怪的“云孝顺”,这次却见证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网上“备年”,还带动了“土味年货”“数字年货”等新消费。土货变潮货,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拉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创富。

中国人重家庭、重情感,中国人更乐观、识大体。不回家过年的遗憾,可以在今后的日子好好弥补;就地过年的精彩,却要抓紧在今天好好创造。多年之后,当人们回忆起辛丑年(牛年)的就地过年,想起的将不是失落,而是集体战疫的众志成城,是乐观共创的精彩纷呈。

(责编:康梦琦、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