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清:在纸上继续“唱响”戏曲

孙媛媛

2021年02月09日09:01  来源:金华新闻网
 
原标题:周子清:在纸上继续 “唱响”戏曲

  “戏拜笠翁,画学芥子,偶寄闲情,愿作剧圣一门僮也。”这是周子清对自己的定位。

  周子清,金华浦江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协会会员、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唱做皆好,编导俱能。从艺40年,离开舞台的周子清并未离开戏曲艺术,他提笔研究戏曲人物画,在水墨丹青中重寻戏韵。

  昨天(2月8日),周子清带着他近百幅戏画作品在金华市区万佛塔公园赤松门举办“梨园清梦·周子清戏曲人物画展”。画展由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和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市文旅发展和非遗保护中心、金义新区(金东区)网络文化协会承办。此次画展将持续至2月26日。

  戏曲人物画,是一种以传统戏曲为题材的中国画,表现对象是生旦净末丑等戏曲角色,融国画技法与戏曲表演两种传统艺术于一体。画展在武义展出时,画家陈琪到场观摩,并评价说:“专业的画家可以描绘出优美的线条,但戏曲人物的‘戏’味儿很难把握。这一点,周子清做到了,他的戏画有浓郁的地域风格,人物的性格和情绪表现得恰到好处。”

  走进赤松门内,里面别有洞天,一幅幅别具一格的戏画作品展现眼前。与其说周子清是在画戏画,不如说,他画的是自己的戏曲人生。画展中,有一幅画尤为特别,是6张叠加的许仙脸孔。这张画的背后,是一个关于周子清首次有“角色”的登台演出故事。

  1985年,19岁的周子清在浙江婺剧团跑了大半年的“龙套”。“这孩子的气质倒是和许仙有几分相似。”当时的团长郑兰香看中了周子清的勤奋刻苦,让他扮演《白蛇前传》许仙一角的第六组。

  一般的剧目排练只分AB两组,作为备选的第六组,上台演出的机会微乎其微。但对于来之不易的角色,周子清格外重视,加倍练习,即便在肩膀和手臂受伤的情况下依旧咬牙坚持。最终,他的表演得到了认可,首次参加省戏剧节便凭借许仙一角获得“青年演员一等奖”。

  那是周子清第一次担“角儿”,也触发了他在戏曲界崭露头角的开关。40年来,他在舞台上塑造了30多个角色,而许仙一角对他有着特殊意义。说来也巧,原本想画江南春色的周子清在画下几笔江南庭院的黛瓦和飘零的花瓣后,眼前竟出现了许仙的意象。

  再添寥寥几笔,6张叠加的许仙脸谱就跃然纸上了:黛瓦好似帽子,花瓣成了眼睛和嘴巴,寓意着关于“第六组”的往事,也代表了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身段风骨,水袖起落,周子清的戏画较少交代戏剧人物的具体神色细节,却常常能在简单勾勒的笔画中找到意趣。且看这幅画:没有人物五官也没有文字解释,却能一眼看出这是《断桥》中的人物。简单几笔加以墨色相配,三人之间的故事便栩栩如生:白娘子要走,许仙拉住了她,紧随其后的小青则略显焦虑,又想留住白娘子又想拉住许仙……

  “戏曲文化本是无中生有,又能涵盖五千年文明,这其中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周子清看来,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是相通的,需要一代代的艺术家在传承中创新创造。用绘画艺术来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就是他对倾注一生心血与热爱的戏曲舞台最好的延续。

(责编:王萧萧、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