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临安指南村,喜见村落景区建设新景象——

好一幅“富村山居图”

吕玥 

2021年02月10日08:18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好一幅“富村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没看过。不过我们指南村的‘富村山居图’,我是亲眼见着了!”

新年临近,杭州临安太湖源镇指南村。54岁的村民俞军涛终于空下来,捧着保温杯在自家饭店门口跟我们聊村里这些年来的新变化,神情间满是喜悦和激动。

俞军涛说,回村这3年,是指南村变化最大的3年。2017年5月,临安在全省率先提出以全域景区化为目标创建村落景区。3年多来,开展试点的15个村落景区实现村集体增收3383.5万元,村民增收805.5万元。其中,指南村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万元大关,是2016年的近5倍。

这一幅景美民富的“富村山居图”,指南村到底是怎么绘就的?近日,我们前往这个浙西小村寻找答案。

亮出风景 重塑美丽家园

从临安城区驱车前往太湖源镇指南村,需要一个多小时。

车到村口,我们沿着石板铺就的整洁村道往里走。辗转间,一汪清澈的水塘跃入眼帘。西边一排白墙黑瓦的3层小楼依塘而建,与远处的红枫古木相映成趣,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楼在山水中、人在画境里”的水墨写意画。

俞军涛的农家乐便在“画”中。过年的氛围已经越来越浓了,老俞家的店门口挂着酱鸭、酱肉,大门两边的旧符已经清理,就等着年三十贴新春联。老俞掰着手指跟我们算了算:去年算上餐饮和住宿,挣了70多万元。

“真正是好风景卖出了好价钱。”俞军涛说。一直以来,指南村以红叶出名。“他这店名叫‘望枫楼’,以前有4层半,挡住了不少好风景。”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郤华锋打趣道。

这不是俞军涛一家的情况。曾经的指南村经历过一段无序发展时期,新建的农家楼层过高、公共空间促狭是常态。再加上地处偏远,单一发展农业挣不到钱,很多村民早早外出闯荡。直到后来全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切发生了改变。

在俞军涛的记忆里,最大的变化还是发生在临安提出打造村落景区前夕。村里对一批房屋拆违降层,指南村共有8户人家从4层半降为3层。紧接着,在新上任的村两委带领下,电网上改下、立面改造、古树保护、明清古房抢修及绕村道路浇筑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村貌有了大变化。

2017年,临安全域部署推进村落景区创建,重点打造10个示范型村落景区,早早开始行动的指南村争取到了机会。原本自然风光就名声在外,再加上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指南村的名气更大了,当年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

也是在那一年,俞军涛决定回村办农家乐。

运营村落 拓宽转化通道

80后罗云妍也在同一年回到指南村。她告诉我们,虽然她家民宿只经营了8个房间,也没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但民宿生意不错,旺季需要提前一个月预定。临近年关,老客们都排着队预订雷笋、本鸡等农家特产。

郤华锋告诉我们一组惊人的数字。别看指南村只有村民200多户,但现在每年来的游客量高达近60万人次。如此巨大的客流量,与3家旅游运营公司和指南村接力合作分不开。

2017年,临安探索景区村落市场化运营模式,通过面向社会招引运营商,吸纳专业人才把美丽村庄转化为美丽经济,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指南村开始在景点设计、产业谋划等方面与专业团队合作,进一步带火村落景区。

距离罗云妍家的民宿不足百米,被古树、古宅环绕的七古广场上,年近六旬的村民程林妹,正忙着和家人一起打麻糍。

“在指南村,麻糍已经成为一个产业。”郤华锋说,以往麻糍只在春节吃,现在经营户几乎每天都打麻糍。旺季时,仅程林妹的“林妹妹麻糍”日销售额就超过6000元。

现在,杭州临安太湖源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静秋,是指南村第三任村庄运营师。就在前两天,她还陪同杭州市农科院专家来指南村,为节后梯田油菜花海的打造作准备。经营附近的太湖源景区20余年,周静秋觉得指南村旅游还有很多文章要做。比如进一步挖掘文化、策划运营,以及提升业态等。

数字赋能 乡村振兴加速

走在指南村的村路小径间,我们在每家每户的门牌号边都能看到一片红叶形状的牌子,印着小小的二维码。拿起手机扫一扫,不仅能看到户主的基本信息,还有他家在售的多种山货信息和店主联系方式,直接拨打电话就可购买。

这个二维码,正是太湖源镇去年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中,在指南村试点打造的“幸福码”。

从完善基础设施的1.0版,到引入市场化运营的2.0版,再到如今数字赋能的3.0版,指南村不断升级村落景区版本,提升乡村振兴能级。

“我们希望通过‘幸福码’提升游客在村里游览时的体验感,并带动全镇产业的融合发展。”太湖源镇党委副书记刘丹说。

这不,虽是旅游淡季,村口指南山货铺老板潘荣华正忙着给老客寄山货。“保守估计,一年毛利四五十万元总有的!”他伸出几个手指头乐呵呵地示意。

促进的不只是产业,“幸福码”背后,是数据的归集和多方面应用。我们在指南村乡村振兴馆看到,墙上的数字乡村数据中心电子屏上,游客、车辆、剩余床位数等信息一一呈现。“特别是在旺季,我们可以实时掌握村里的情况,对进村的客流、车流等进行及时引导。”太湖源镇党政综合办副主任夏峰介绍,镇里还会指导村里对民宿类型、价格等定期采集数据,供村民作来年定价参考。

“现在,数字乡村建设在指南村仅仅开了个头。”刘丹说,接下来镇里还会牵头继续提升这项工作,希望新的一年,村民和游客的幸福感都越来越强。

(责编:王丽玮、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