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画家笔尖下的民俗画和年味

许健楠

2021年02月20日08:26  来源:金华新闻网
 
原标题:武义画家笔尖下的 民俗画和年味

每年,当身边的人开始讨论“年味是不是变淡了”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又过年了。

年味去哪儿了?许多人记忆里的年味,藏在年货、春联、年夜饭、压岁钱中,也洒在拜年的路上……记忆中,过年好玩的事特别多,每个人,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年味记忆。

74岁武义画家朱志强创作了一组《年味》民俗画,这是他的原创作品,约有30幅。一笔一画,展现了浓到化不开的年味。谢年、拜年、迎龙灯、看社戏……这些年味,都是他儿时的记忆,也是金华本地的过年民俗。

年味是时光里的老味道

“这些民俗画,都是旧时春节图景,很多画面如今已难得一见。”朱志强说。在他看来,年味的浓淡,不在环境和别人,在于如何对待。用画笔描绘年味,这本身也是一种年味。

《年味》系列民俗画的来由,还得从一幅画说起。2018年,朱志强在武义举办了“古城记忆——朱志强笔尖乡愁作品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花3年时间完成的一幅长3.5米、宽1.5米的《民国武义县城风情图》。横贯全城的壶山老街、横街全景,以及鸣阳楼、徽州会馆、东岳宫等老一辈武义人熟知的建筑、自然景观跃然纸上,被很多人称为武义版“清明上河图”。

“画里面有很多老时光里的人物,但人物太小,篇幅有限,表现的内容也不全,大家看了觉得不过瘾,建议我可以单独画一画百姓生活百态。”

于是,朱志强开始动手画人物类民俗画,一组是儿童传统游戏,另一组便是年味。

朱志强是执着的。他用质朴的笔触,一幅接一幅地画出了家乡的记忆和儿时的故事。《耙田》《糖人担》《馄饨担》《榨油坊》等数百件作品,都收录在《过去的乡居生活》书中。

《年味》民俗画算是续篇。在朱志强的记忆里,很多春节的民俗早已被定格在了时光里,比如成为时代烙印的杀年猪,这一风俗虽已不适应当下,却是很多人记忆里的东西。过去,很多人家会养一头猪,过年时杀了吃。杀了年猪,炖上一锅红烧肉,一家人一起吃,满屋的肉香,便是年味,把猪杂碎分给邻居,口福同享乡情浓。

春节民俗起糕干,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为何物。朱志强为年味民俗画《起糕干》写了一首打油诗,记录起糕干全过程:“腊月天寒起糕干,全家老少齐上阵。米粉糖水匀搓散,倒入蒸具划方格。撒点芝麻红绿丝,倒扣烘网烤金黄。糕干香甜又松脆,茶水配糕口味美。过年客来好招待,春来农忙可充饥。”

冻米糖,也曾经是春节守岁时的一道常备点心,松脆香甜的口感,让人嘴馋,过年了,家家户户都炒冻米糖、切冻米糖,有的人家还请切糖师傅上门来加工。

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

元宵节快到了,朱志强新近发布了几张新作:《迎龙灯》《走马灯》《抬阁》《抬大蜡烛》《舞狮》。他说,中国人的春节民俗活动相当丰富,他只是记录了其中很小一部分。

朱志强在自己的朋友圈晒出这些画作后,勾起不少网友的儿时记忆。武义县委党校退休干部吴立琴说,这些作品让年轻人长知识、老年人忆往昔。

一位云南教师将朱志强的作品收藏起来作为教学素材。他评论道:“朱老师的画作真实、现实,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百姓的生活。”

也有人评论说,朱志强的年味画笔简意浓。这句话说到朱志强的心里去了,年味即人情味。画年味,深一度来看,就是画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他常常想,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文化需求也在提升。于是,朱志强边画画,边琢磨:人这一辈子,生活好了,精神追求不能少,优秀的传统文化更不能丢。他把这份理念融进了画里,传递给大家。

(责编:郭扬、王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