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家住杭州朝晖小区的李大妈一大早便前往附近超市购买食材。在进口牛肉柜台前,她拿出手机,熟练地扫描起牛肉外包装上的“浙冷链”二维码,简单浏览信息后,安心地把牛肉放入购物车。
“扫一扫二维码,就能知道牛肉的来源,买着放心。”李大妈说,从去年底,她就养成了扫码的习惯,“浙冷链”二维码就像是一张进口冷链食品的“合格证”。
李大妈并不清楚,小小一个二维码,背后是浙江正在推进的数字化改革。作为新发展阶段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数字化改革必将推动浙江省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速跃入新境界。
“浙冷链”,正是这种发展新跃迁的一个缩影。
十万火急时“浙冷链”立功
2020年6月22日,省市场监管局正式发布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浙冷链”系统。该系统将冷链食品供应链全流程中的人、物、环境等信息汇集在冷链食品溯源码中,实现对所有进入浙江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
今年1月15日,遂昌县府前菜场,“罗氏水产”店的进口冷冻带鱼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初筛阳性,而此时,这批涉疫带鱼已经流入丽水、衢州等多地市场销售。如何快速找到所有涉疫带鱼?十万火急!
就在此时,“浙冷链”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们第一时间通过‘浙冷链’系统对该批次产品的采购来源及经营去向进行调查,组织相关地区对经营该批次产品的商户开展现场核查和应急处置,并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省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物防专班相关负责人说。
通过数字化闭环管理,“浙冷链”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进口冷链食品“一码统管、一键排查、一链存证”。一旦发现涉疫货品,即可通过“浙冷链”系统实现一键查询、实时逆向追溯,即时获得结果、及时核查处置。
截至目前,依托“浙冷链”系统,浙江省已平稳处置55起阳性冷链食品事件,溯源倒查350.3吨涉疫食品,“浙冷链”系统与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一起,构筑成浙江省冷链物防“三道防线”。
系统思维让数据之桥四通八达
构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这是当前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浙冷链”的有效运行,靠的正是逻辑严密的底层数字化平台,生动反映出公共数据平台在数字化改革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系统搭建时,“浙冷链”系统严格遵循了从任务分解到综合集成的“V字模型方法”,先将冷链食品进入浙江后的起点到消费端终点这一过程拆解成最小任务项,确定数据需求和数据来源,再整合数据,实现系统集成。
以进口冷链食品进入浙江的第一站为例。研发人员通过对这一环节的细分拆解,梳理出应掌握的数据,包括进口输出国家(地区)、发货人、收货人、入境口岸、入境日期、品名、报检数量等。
“检验证明需要海关提供,发货人信息需要企业提供。理清了所有数据的来源,整个系统的数据平台架构就清晰了。”全程参与“浙冷链”系统搭建的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系统搭建时,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这样的细化,确定数据集成流程,最终实现从单元到模块再到系统的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海关、交通、卫健等部门的数据实现了共享,政府与企业之间也建起了数据之桥。
推进数字化改革要运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浙冷链”系统也不例外。“‘浙冷链’系统不是从零开始,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顶层设计之下,对已有数字化系统的延伸与再造。”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赋能大幅提升治理效能
在实践过程中,为提高系统搭建效率,“浙冷链”系统对已有的食品安全综合协同应用进行了迭代提升;在技术层面,对“浙政钉”“浙里办”等进行功能调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因基础设施重建带来的浪费。据了解,整个系统从设计到上线用时不到4天,在全国率先投入运行,早于其他省份3个月左右。
“浙冷链”系统通过数字赋能,把监管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建立一套全过程、全领域、全覆盖的冷链食品追溯体系,应用系统方法和数字赋能,对原有监管体系进行重塑,大幅提升了治理效能。“在‘浙冷链’系统上线前,浙江省的进口冷链食品只要经过海关检验检疫,便会进入企业。尽管生产经营单位都有溯源体系,但是没有连接成链,这些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再寻找处置,就需要花费极大人力物力逐级排查,耗费时间长,为疫情防控带来隐患。”省疫情防控冷链食品物防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确保“浙冷链”系统实现全覆盖,浙江省还在要求“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和冷链食品溯源码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上市销售”的基础上,主动服务企业,组织全省万名市场监管干部,对冷链食品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三服务”,加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服务指导,推进企业信息应上尽上“浙冷链”。
截至目前,浙江省共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16万家次,发现问题并指导整改10447个。“浙冷链”系统共有3.1万家企业上链入库,累计赋码627万余个,产生出入库记录1260.3万笔。据统计,从1月12日至2月12日,日均流入浙江省进口冷链食品3792.97吨,大约占浙江省居民畜禽肉、水产品供应量的30%,“浙冷链”有效守护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