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水乳交融,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既显示古老民族聪明才智,又体现人类共同审美价值;既显示传统建筑文化韵致,又体现当下时代精神;既显示当代行业最高技艺水准,又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独具匠心、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
建筑是人们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营建的各类实体性生产与生活设施,建筑的文化属性则是熔铸于人造物体之中的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正是由于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参与,才让建筑有了“凝固的音乐”等美誉。在人类发展的漫长岁月中,受自然条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影响,建筑一直围绕着人的生活起居展开。直到进入技术相对发达、物质产品更为丰富的历史阶段,用于扩展生产、生活与社交的公共建筑开始兴起,同时人们更加注重建筑实用功能之外的外在形态和艺术风格,更加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这个过程耐人寻味。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准确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
自古以来,建筑受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制约,带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征。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带,建筑以泥土砖木结构为主;欧洲国家多处于丘陵地带,建筑以石拱廊柱构造见长。人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配搭以及营建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语言、习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结为民族意识,渗透于建筑的每一条肌理、每一个细节之中,最终固化为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文化认同。
长城作为曾经的军事防御工事,在我国古代农业社会发挥着保障和平安定的实际功用。在此后千百年,长城被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与长江、黄河等一起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建筑在实用和审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建筑设计建造者,在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之时,对这一点尤其需要精思熟虑,尊重建筑的“本土性”。“本土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球化时代中的各个民族,汲取外来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拿来”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贪大求洋。只有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借鉴外来建筑优长,在洋为中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提升当代建筑的文化格调和营造水平,才能在交流融合中不断发展进步。
把继承与创新统一起来
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水乳交融,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许多固本出新的成功案例无不诠释着这一朴素的道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孔子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苏州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等大型场馆的设计,不仅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宏壮观,还结合时代需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或吸收地域文化,或融入民居特色,为文化传承留下宝贵的建筑范本。除场馆类建筑外,民居建筑亦如此。像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莫干山大乐之野庾村民宿、红河元阳哈尼族民居改造、内蒙古清水河老牛湾村舍、湖州安吉景坞绿色农居、温岭桃花源小区、西溪南村望山、山东凤凰措的翻建项目等,力求把古典民居的韵致和现代生活理念密切结合起来,妥善处置私家房舍宅院与公共空间的关系,把当下生活的烟火气融入古典山水园林之中,在市井的喧嚣之地开辟一方闹中取静的洞天,让人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意境。所有这些,都是当下建筑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积极探索。
既尊重规律又发挥个性
建筑属于复杂的造型艺术,其结构、框架等必须严格遵循力学原理,以实现空间的人居安全等基本功能。建筑作为人工营造且直接为人服务的有形实体,又必须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外形美观大方、结构精确合理;布局舒展流畅、内饰优美和谐;既尽可能开掘实用空间,又赏心悦目、给人以安全舒适之感,是基本诉求。
除了建筑语言要协调不“乱搭”外,还要充分考虑如何与周边建筑以及环境相协调。任何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周围建筑、生产生活设施、自然景观生态乃至气候条件等共同构成人居环境。一座好的建筑,一定非常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对话”关系。所谓“协调”和“对话”,不仅指颜色、造型、风格等搭配不相忤,还指建筑与环境互为补充、相映成趣。比如苏州博物馆,白墙黛瓦和山水园林等元素,使建筑融入文脉传统和地理环境,玻璃、钢铁结构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满足现代博物馆实用需求,立体几何形天窗与斜坡构成极具识别度的屋顶造型,整座建筑与周遭环境和谐天成,又透露出鲜明简洁的现代感。在与时空环境“协调”“对话”基础上形成的造型差异,使建筑的艺术个性经得起端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建筑为追求“网红效应”,有的作异好奇、贪大求怪,有的结构扭曲、意象混乱,有的品位低下、一味媚俗。如此种种,既不美观又不实用,既造成浪费又破坏公众审美口味。
社会急需且期待给人以美感与震撼的新颖创造。在科技高度发达、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只有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设计与建设者的艺术个性,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竞相迸发,建筑行业才能涌动蓬勃朝气,不断实现当代建筑营造的突破。
尊重建筑规律与发挥创造个性,推动当代建筑固本出新,需要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拿出高远的眼光、见识与情怀,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既显示古老民族聪明才智,又体现人类共同审美价值;既显示传统建筑文化韵致,又体现当下时代精神;既显示当代行业最高技艺水准,又体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要用造型生动、风格多样的新型建筑,为人们生产生活开辟适宜空间,树立鲜明文化地标,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我们时代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 2021年02月23日 第 20 版)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