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台州美术家协会原主席、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派山水画杰出代表李棣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7岁。
李棣生是台州著名画家。他的一生,是为画的一生,是不断实践创新的一生。他师从潘天寿、陆俨少和陆维钊等大家,从艺60余年,画作数以千计,作品在省内外多次获奖;从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他谦虚地说“艺事艰难,广种薄收”,为人非常低调。
如今,斯人云亡画尚在。翻开李棣生的画册,一幅幅山水画或气势磅礴,或俊逸洒脱,或充满野趣,昂扬的气息扑面而来,表达着画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一生画山水
1936年,李棣生在路桥出生。他成长于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从小就跟父亲学习绘画。中学时,在路桥中学教师许竑和华东艺专教授陈冰心的指导下,画艺大增,习作《椒江暮韵》和《晚秋时节》在浙江省文艺刊物《俱乐部》发表。
1958年,李棣生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本科,师从名家潘天寿、陆俨少和陆维钊等,系统地学习中国画理论和技法。毕业后,他成为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一名设计师。从此,正式走上绘画创作之路。
李棣生一生迷山水,画山水。60多年来,他创作山水画上千幅,目前留下来的有400多幅。
读他的画,犹如读一首诗。他的山水画充满抒情的诗意境界。“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后夜一相意,明月满江干”……这些诗句,从他的画中很容易“读”出来。
李棣生的画,在表现祖国各地大好河山的同时,又始终不忘家乡的山山水水。《台岳之巅》《石梁飞瀑》《武坑新居》《桃源春晓》等,都是他对家乡美的由衷赞叹!
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叶海燕曾在欣赏李棣生的作品后说:“李棣生先生非常热爱台州,他的画是美丽台州的形象记录。”
或许有些画家觉得一辈子画山水,会倦了,厌了,李棣生却从来没有这种感觉。他曾说:“有人认为中国画重复画它没意思。我认为中国画可以重复画,重复是熟练过程……重复也是提高的过程,重复能出精品。”
在壮年之时,他溯长江、入西南、上陕陇、泛东海,行程数万里,创作了大量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和台州瑰丽山水的优秀画作。他的山水画,磅礴苍润,取景开阔,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情味和文化气息。他的山水画源于自然,又不停留在自然具象上,笔墨精到,浑厚华滋。岁月积累,他的功力越发坚实,笔健越发墨厚。
著名艺术评论家朱琦一直关注李棣生的作品。2018年,他去拜访李棣生,在谈到个人创作时,李棣生不耻下问的君子风范,让他深为感动。“李先生为人谦逊,对艺术始终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认为,李棣生作画多以真情实景为凭,功力深湛,笔墨到位,画风受陆俨少影响较大,是浙派山水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传承有创新
李棣生是非常“传统”的一个画家。他的画构图饱满,文人味重。看他的诗意山水画,很容易让人想起《陆俨少杜甫诗意画册百开》里的作品,两者有着相同的气质。朱琦也由此认为他的“画风受陆俨少影响较大”。
中国文艺向来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传统,这是一种被认为最高的艺术表现手法。投射在绘画艺术上,就是笔墨越少,留白越多,内涵越丰富。已故的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第一次看到李棣生的绘画作品时,便觉得“质朴而不板滞,既吸收了前人的有益经验,也体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但他个人偏爱的是“画面上直接显现的东西越少,而观赏者观念中出现的东西越多”的作品,不过,他马上意识到不能以此标准来评价李棣生的画作。这是一种矛盾心理。着笔少,可以成为一幅佳作,着笔多,未必就不是佳作。因此,他抛开个人偏爱,客观分析道:“把观众意识中的丰富性与画面自身的丰富性对立起来,从而贬抑后者,那就错了。”对于李棣生的作品,他仍然给予高度评价。
画家王大川犹记得,多年前他在浙江画院亲见杰出画家陆抑非等人看了李棣生的山水画后,评价很高。
李棣生不是一个逐新趣异的艺术家。他清楚,只有传统技法烂熟于心,才有可能另辟蹊径。他曾在创作心得里写道:“学艺艰难,苦海无边,只得苦修苦练,做个‘苦行僧’。说什么‘直登菩提’‘立地成佛’,是不可能的。”
因此,固守传统的李棣生,每有创新,便可能成为典范。比如,山脊峦头的留空染朱,显出群山夕照幽寂的生趣,为前人所无。这种创造性的表现,对中国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故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特意指出,对于这种创造性,“必须肯定”。
对于他的离去,浙江省文联原主席、省花鸟画协会主席张浩“深感痛惜”。他在挽词中写道:“李棣生的画正派,正传。他从真山真水写出真性灵,写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不落寻常蹊径。他的离去,是浙江美术界的损失。”
大家真君子
李棣生于1974年从杭州回到台州。先在台州地区文化局工作,后在群艺馆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他又通过举办精品画展、义务教授国画等途径,引导许多人走上了国画的专业道路,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回到台州工作后,李棣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文革’刚结束,百业待兴之时,他与丁良义二人担负起整个台州地区的文化局业务活动,之后又积极筹备‘五人画展’,组织作者赴敦煌、西安,以及四川等地实地考察学习,为台州文化繁荣立下汗马功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台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袁振璜回忆道,“更可敬可贵的是李先生为人诚实可信,待人平易近人,是我们心目中亦师亦友的主心骨。”
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池沙鸿早在1983年就认识李棣生,在他看来,李棣生毫无疑问是台州美术事业的领军人物。“李先生为人和善,热爱生活,是群众美术工作的老前辈,培养了大批美术作者。”
在台州,跟李棣生学画的人不计其数。在2月24日的追悼会现场,很多人闻讯赶来,送老师最后一程。
“我是李老师的第一个学生。”台州市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陈伟年说。他的母亲和李棣生妻子是同事,得知李棣生是潘天寿、陆俨少等名家的高徒,她便请李棣生教儿子画画。李棣生毫无架子,答应了。
“我也是李老师的早期学生之一。”画家许昌和说,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拜李棣生为师,在其台州地委党校宿舍楼里,接受绘画指导,“李老师诲人不倦的品格,令人难忘。”
他们皆以自己是李棣生的学生为荣。
李棣生的人品,在台州文化界有口皆碑。“李棣生先生有古君子之风。”台州市政协原党组成员、台州书画院原院长陈广建说,他教了这么多学生,从来不求回报,而别人为他所做的事情,哪怕是一点小事或工作上的分内事,他都感念在心,难以释怀。作为台州最负盛名的老画家,台州市有关部门希望为他举办一次个人作品展,动员多次,都被拒绝。直到2018年3月,他才同意举办了个展。但他很过意不去,多次打电话给主办人员,表示感谢。
“李棣生先生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操,尊师重道的厚德之风,虚怀若谷的待人之道,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诲人不倦的长者风范,面对挫折的勇气、韧劲,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吴志刚说。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和教育事业。他坚持‘扎根现实,服务人民’的创作道路,‘寻源问道’的学术理念,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地实践与探索,为台州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追悼会上,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吕振兴评价道。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