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前基本具备办赛条件 基本实现运行就绪

杭州打响亚运攻坚战

徐墉

2021年03月06日09:14  来源:杭州日报报业集团
 
原标题:2021年底前基本具备办赛条件 基本实现运行就绪

图片由杭州亚组委提供

距离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幕只剩500多天,赛事筹办工作进入了冲锋冲刺、决战决胜的新阶段。

昨日(3月5日)召开的“决战2021”亚运攻坚动员大会,动员各方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全力攻坚冲刺,确保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

亚运会期间,将有60多个国家(地区)参赛,数十万人齐聚浙江和杭州,今年还将迎来10项测试赛。这是对办大事要事能力的一次全面锤炼、干部作风素质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对城市治理的一次极限压力测试。围绕“筹办工作必须在今年基本收官并开展试运行”这一目标要求,会议明确了各方面的工作任务。

按时保质完成场馆设施建设

场馆是亚运筹办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要阵地,场馆运行质量直接关系亚运会的举办水平。

围绕2021年底竣工、2022年3月全面投入试运行的总体目标,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56个竞赛场馆建设,42个于3月底前完工,11个亚运会场馆、2个独立亚残运会场馆于10月底前完工,余下的1个场馆将与亚运村和4个亚运分村一起于12月底前验收交付,同步谋划推进亚运村实体化运行,确保亚运功能、无障碍设施、体育工艺要求得到全方位体现和高标准落实,打造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顶尖的体育建筑传世精品。

同时,加快33个训练场馆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为2022年5月交付创造条件。编制完成场馆赛事器材指导手册,协同各场馆主体有序做好器材相关工作。持续完善示范场馆运行设计方案,更好满足赛事需要、体现办会理念。

提前进入赛时运行状态

今年,杭州亚运会赛时指挥体系建设、场馆使用运行等工作将全面展开,开闭幕式、火炬传递、测试赛也将进行实战演练。

会议要求,要以赛时目标、赛时标准、赛时需求推动筹办工作整体提升,加快建立以场馆团队为基础的赛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主运行中心加四个分中心(技术、竞赛、安保、交通)的赛事总指挥部和指挥体系,以今年10项亚运测试赛为抓手,加强实战演练。

集中力量打好以里程碑任务为主的重大项目突击战,高质量完成提交单元竞赛日程、志愿者招募等重大节点性任务,特别要创新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方案,持续优化开闭幕式方案,力争给大家留下独特的“亚运遗产”和温暖的“亚运记忆”;10月启动门票销售,召开第一次世界媒体大会和转播商大会。

同时,不断优化赛事服务,深化市场运作,为亚运赛事提供优良服务保障,持续提升亚运品牌价值。

着力彰显“智能亚运”特色

亚运会是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场景,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数智杭州、数字浙江、数字中国的重要窗口。会议强调,要把“1+5+2”数字化改革的工作体系贯穿到亚运筹办工作中,协同推进城市数字治理体系迭代升级,让国内外友人能在赛事举办、城市生活的细微之处领略到数字化的独特魅力。

一方面,要以数字技术赋能赛事举办。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到体育比赛、场馆运行、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全过程,实施一批具有“硬核科技感”的标志性、创新性智慧项目。

另一方面,要以智慧场景提升城市体验,围绕“票、食、住、行、游、购”等活动,实施一批智能场馆、智能指挥、智能安检、智能交通、运动科技等重大项目,精心推进“智能亚运一站通”二期、疫情精密智控、无人驾驶和AR导航导览等项目落地,让所有来宾都能感受数智、遇见未来。

深化健康城市建设 提升亚运城市温度

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要通过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亚运会、亚残运会也是如此,会议提到,要把亚运筹办与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健康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专业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度、获得感,让本届亚运会真正成为“全民的骄傲”“我们的亚运”。

到今年底,杭州每个区县(市)要新建或改造1个以上亚运主题公园,全市要新改建健身绿道550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建成区5分钟步行可达绿道网”目标,组织健身活动1500场次以上,开展全民健身培训服务1000场次以上,在全社会形成珍惜健康、热爱运动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健康生活习惯养成。

亚运是场全民盛会。会议强调,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实施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把办好亚运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结合起来,持续发挥亚运筹办在加快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基础设施、优化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民素质等方面的牵引推动作用。下一步,杭州将加快建设一批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提升城市街区道路、场馆设施、标识标牌、公共信息等国际化服务体系水平,力争在今年底杭州创树5家国际化医院,所有市属三级综合医院均实现国际医疗保险结算服务。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亚运志愿服务工作,使筹办亚运的过程成为弘扬最美精神、打造文明高地的过程。扎实推进城市道路、过街地道、公共设施等场所无障碍环境提升,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扶弱助残、融合共享的城市温度。

(责编:王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