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依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把风险化解在萌芽

“一体化”带来治理蝶变

钱祎、孙磊

2021年03月15日09:42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一体化”带来治理蝶变

  现在解决矛盾纠纷跟过去有什么不一样?租住在湖州安吉县昌硕街道云鸿社区的王某很有发言权。今年2月初,他通过县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仅用一天时间就调解好了由房屋多次转租引发的纠纷,“听说以前要跑住建、司法、街道等好多地方,可能几个星期都解决不了,而现在只进一个门,线上协同、远程对接后,线下调解一次就成功了,效率太高了!”

  从“跑多地”到“跑一地”,从“群众跑”到“数据跑”,把矛盾纠纷等社会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托的是浙江省委政法委于去年9月起在浙江全省上线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协同应用系统(下称“协同应用系统”)。

  数字化改革要在根本上实现全省域整体智治、高效协同。这套协同应用系统横向对接省司法厅人民调解大数据平台和法律援助平台、省高院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省信访局统一政务咨询举报投诉平台、省人社厅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等省级部门涉及矛盾纠纷的主要业务系统;纵向贯通省、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形成“一体化”的最大效应。

  “不另起炉灶、不重复建设,我们把协同应用系统开发为‘基层治理四平台’的一大功能模块。”作为该系统的设计参与者,省委政法委基层治理指导室副主任周川玲告诉记者,浙江省县级矛调中心从2019年初试点到全面推开再到规范提升,已取得显著成效。

  原先由于缺少统一的协同应用系统,各级各部门间出现存在“断层”、发挥作用不平衡等问题,导致部分矛调中心入驻部门在线上“单打独斗”,尚未很好形成工作合力。

  为此,协同应用系统以“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为支撑,整合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和信息资源,健全线上线下联调机制,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建立县级矛调中心,并不是说所有的矛盾纠纷都到这里来解决。”周川玲说,浙江省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9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能在镇、村级解决,县级矛调中心更主要发挥的是牵引和兜底作用,重点解决镇、村级解决不了的重大和疑难问题,致力于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群众现在来到县级矛调中心,找到综合受理窗口,一刷身份证,系统就能跳出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分析研判后,会对矛盾纠纷作出分类,如果是能在镇、村级解决的一般矛盾纠纷,就流转到镇、村级解决;如果是“难啃”的历史旧案,系统会显示此前打过官司、信访过的数据资料,不仅不需“从头”开始,还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此外,一经窗口受理,系统会生成一个二维码,工作人员打印出来后,群众就能实时扫码查看办理进展。

  全方位,是数字化改革的特征之一。除了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协同应用系统还具备综合指挥、研判分析等功能,实现“一件事”全周期管理闭环。

  在杭州市余杭区,矛调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使用这套“聪明”的系统预测和防范化解风险。不久前,该中心会同区级20多个职能部门,在协同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出矛盾纠纷“一键搜”个性化搜索引擎。

  如今,辖区内的人、事、物等6类社会治理数据都已进入矛调中心的“驾驶舱”。事前预防、源头化解;事中协同、系统集成;事后评价、研判分析……通过系统科学决策,不仅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平均时间从2天半缩短到1天半,输入“家暴”“租房纠纷”等关键词或应用场景,还能显示这类情况的大数据分析图,供镇(街道)、村(社区)提前发现、研判和处置问题。

  协同应用系统目前已融入各部门业务表单10套、办理信息200余项,既为基层减少50%以上数据录入工作量,又为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数据支撑。从该系统上线至今,全省90个县级矛调中心共接待群众25.31万人次,受理各类事项18.93万起,结案率和调解成功率均超90%。

  “数字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迭代过程,协同应用系统也要更‘管用’‘好用’,不断提档升级。”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预计到今年6月,该系统将连通浙政钉、浙里办、微信等端口,打造全新的“线上矛调中心”。这意味着,今后老百姓可以不到矛调中心现场,在线上就能通过数据共享、部门协同、视频调解等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实现从“跑一地”到“一地都不用跑”。

(责编:艾宇韬、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