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浙江奋力交出疫情防控高分答卷

郑文

2021年03月17日08:21  来源:浙江日报
 

三月春风暖,之江大地春。

“必须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疫情要强调再强调、坚持再坚持,始终保持警惕、严密防范。”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殷殷嘱托,犹在耳边。

切切期盼,重如千钧。回望这一年,浙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交出了“两手硬、两战赢”的高分报表。随着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浙江内外防线持续加固,精密智控加速迭代,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稳步健全,各级各地慎终如始,奋力交出疫情防控高分答卷。

严守防线 打赢内外双线防疫战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浙江作为对外开放大省和侨务大省,境外疫情输入是防控工作的最大风险点。经过一年的实践,浙江积累了一套“早发现、早处置”的防控经验,并紧跟形势变化完善应对策略。

“您好,请问是否曾接种过新冠病毒疫苗?”3月10日,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入境大厅,刚从MS953航班下机的旅客陈先生正在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海关工作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扫描证件,读取个人健康申报信息,随后为他测量体温,进行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不远处,一辆专用大巴即将运送他前往集中隔离点。

海关,是外防输入的第一道关口。杭州海关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国际商业航班旅客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船员换班、国际航行船舶入境入港维修等重点环节,杭州海关严格落实“三查、三排、一转运”疫情防控要求,全力做好“7个100%”,严守“国门”。今年1月至2月,杭州空港已累计监管进出境人员34643人次。

严守防线,绝不松懈。疫情最严峻之时,浙江各地全民动员、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构筑层层防线。如今,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环环相扣的“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机制,继续为守护人民健康筑起铜墙铁壁。

1月28日,义乌市报告发现一例省外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的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得益于浙江“14+7+7”健康管理措施的严格执行,当地主动筛查、及早发现、快速处置,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了感染者密切接触范围,有效阻断了隐性传播链的形成。

防控,“严”字当头,“慎”字打底,贵在科学、精准、实效,而非简简单单的“一刀切”。把握疫情防控和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之间的平衡,浙江“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应放则放”的动态管控模式在春节疫情防控硬仗中成效显著。

浙江针对返乡人员分类管理,精准施策,为防止政策执行层层加码,重申“六不准”,新增“五不得”,让百姓吃下定心丸。与此同时,全省一体化智慧政务督查平台“浙里督”向社会公开征集疫情防控问题线索,及时对不合理的典型事例进行通报,获得不少网友点赞。

数字赋能 迭代升级精密智控网

浙江沉着自若应对春节疫情防控战背后,是源于数字化转型先发优势的自信与底气。

精密智控,步步为先。去年2月10日,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县域疫情风险地图“五色图”。2月11日,杭州市首创“健康码”上线启用,一周内推向全省并向全国推广;2月16日,浙江全面启用“一图一码一指数”。3月1日24时,“五色图”变成“全绿”,意味着浙江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浙江精密智控模式加速更新迭代。

当前,精密智控指数已升级至7.0版,包含“境内人员管控”“入境人员管控”“物品风险防控”“防控能力提升”等四大模块,增加“重点人群疫苗接种”“样本核酸抽检”等二级指标,充分发挥指数对防疫工作的引导推进作用。

春节期间,浙江又创新推出农村地区疫情风险“三色”图,数字战“疫”再次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依托‘浙里督’平台建设新冠肺炎疫情精密智控指数管理系统,实现一体化数据监测、智能评价和非现场督查,继续织牢织密精准防控网。”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走进杭州古荡农贸市场,喇叭里循环播放着“进入市场请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的提醒,顾客们熟练地用手机扫描冷冻食品包装上的“浙冷链”二维码,查看溯源信息;在嘉兴,省际检查站如同一道道扇形屏障,牢牢守住进口冷链食品入浙“北大门”;在宁波,集中监管仓成功阻断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进口冷链食品流入市场……

“人”“物”并防,齐头并进。浙江在全国率先上线冷链食品追溯系统“浙冷链”,通过数字化闭环管理,实现进口冷链食品“一码统管、一链排查、一键存证”,与集中监管仓、省际检查站一同构筑成浙江冷链物防“三道防线”。

数字战“疫”,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03年,浙江就前瞻性地提出“数字浙江”建设理念。如今,数字化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浙里督”平台新上线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务专区,一张省市县联动的疫情防控“一站式”惠民地图为百姓生活提供了便利——485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机构、633个出国(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点、307个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等服务信息“一点即知”,在线预约、结果查询等功能“指尖触达”。

稳固根基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方位考验。浙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补短板、堵漏洞、固根基,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公共卫生最安全的省份之一。

到2022年底前,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率达95%以上,传染病收治能力达到1.5床/万人,省市县三级重大疫情医疗救治体系全面建立……浙江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从顶层设计着手,2020年10月印发《浙江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包括“防控、救治、支撑”三大能力建设,共16项具体任务,对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随后,《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先后出台,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制修订的省份。

加快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优化的步伐,建立平战结合、医防协同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是确保“战时拉得出”的举措之一。

走进龙港市人民医院新改造的隔离病房,一楼是发热门诊,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严阵以待;二楼两个全新负压病房和有18张床位的隔离病房一字排开。医院新建成的PCR实验室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天能完成500份核酸检测。“一旦有突发状况,我们随时能够‘应战’。”医院党委书记陈肖俊说。

紧起来严起来动起来,浙江还利用零售药店布局广泛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开展购买退烧、止咳药品人员信息登记报告制度,使省内2万余家零售药店成为防疫哨点。现在,浙江正在着力打造零售药店防疫哨点2.0版,确保第一时间将疫情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责编:金忠耀、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