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党员”系列⑥

俯首甘为“农小二”

——记全国劳动模范、宁波市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裘银芳

赵燕

2021年03月31日14:2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她没上过大学,却被浙江工商职院聘为德育导师。她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亿万农民群众和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发挥了核心作用,“我就是其中一位‘农小二’,我们是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那个穿针引线的人。”

她叫裘银芳,是一名从一线营业员成长起来的劳模。在她的带领下,宁波市宁海县果蔬市场从年成交额1000万元跃升到18亿元,荣获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农业龙头企业等称号。退休后,她又创办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动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扩销增收。

她不仅服务宁海,还帮助黔西南州、吉林延边、丽水景宁等地的贫困农民解决销售难问题。仅2020年她的“扶贫小店”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在宁波全市扶贫小店中名列前茅。

为果农叩开“致富门”

每年七月,是长街镇洋湖村翠冠梨基地最热闹的时候。这时,来自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商聚集基地,上门收购优质翠冠梨。

这块2000亩的翠冠梨基地,与裘银芳缘分深厚。2004年“云娜”台风后,裘银芳跟随宁海县供销系统救灾工作组来到长街镇指导灾后自救,在谈到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时,镇农办干部向她推荐了这片当时只有700亩的梨林。凭着多年的经验,裘银芳一眼就认定这片翠冠梨基地是块宝。接下来的几年里,她利用供销系统的优势为基地发展四处奔波,一方面积极为基地请专家指导、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又努力牵线搭桥、寻找销路。在她和县供销联社的全力帮助下,翠冠梨基地发展迅猛,短短几年间,种植户从一个村辐射到周边五个村,面积也发展到上千亩。

2006年,裘银芳和蔬果市场指导洋湖村成立了翠冠梨合作社,注册了“登喜牌”商标,并通过不懈努力,在村里设立了“名特优果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条畅通的产供销渠道。2007年,基地喜获中国果品流通协会颁发的“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铜牌,为宁波果蔬行业打出了一张响亮的名片。去年基地产量达700多万斤,销路不用愁,价格更是浙江全省最高。

让宁海的果品在市场上增强竞争力,让果农致富增收,这是裘银芳最大的心愿。十几年来,果蔬市场直接参与、支持并取得成功的农产品就有圣猴猕猴桃、一市白枇杷、胡陈水蜜桃、长街翠冠梨等,还帮助它们获得了“中华名果”“全国优质翠冠梨基地”等称号。

为农产品打通进城门

深谙市场经济规律的裘银芳意识到,要想宁海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上好价钱,单凭果品多了、果质好了还不行,还得会吆喝。为此,她充分发挥市场自身优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积极在上海、杭州、嘉兴等地开设名优农产品销售专区,为实现农产品购销的大市场、大流通和创新流通模式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0年1月,宁海名特优商品购物中心上海分中心在上海黄浦区半淞园街道开张,购物中心虽小却是“五脏俱全”。货架上,望海茶、宁海土鸡、紫番薯、高山笋干、前童三宝、胡陈洋芋、长街蛏子、旗门青蟹、凫溪香鱼、大佳何对虾、脱脂黄鱼等知名的宁海菜篮子商品几乎被“一网打尽”。

为了这个中心的开张,裘银芳在上海待了半个多月。她说:“宁海的一些菜篮子龙头企业在上海有代销点,但各家企业各自为战,没有打响宁海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市场拓展效果不太明显。现在我们以地方产品购物中心的模式,政府搭建营销平台,集聚全县的名特优农产品,形成品牌效应,能更好地开拓市场。”

在她的努力下,上海购物中心又加入了黄浦区半淞园街道工商联分会,成为宁海名特优产品尽快融入长三角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短短六个月,中心销售额就达到了千万元,其中进世博园销售就有320万元。

为市场打出漂亮仗

宁海县蔬果市场建于1998年,裘银芳参与了市场的三次建设、两次搬迁。

第一次工程建设是在烂泥地建厂房,工程持续将近一年。当时毫无经验的她,日夜坚守在施工工地,磨破了3双鞋。市场建成后的第一年,经营收入只有47万元。照这样经营下去,市场存在亏损的风险。不肯服输的她带上市场领导班子赴杭州等城市考察、取经,召开班子会议商讨对策,最后用收取摊位手续费的形式吸引人气,即你卖多少我收多少手续费。第二年,市场经营收入就增加到了97万元。

2007年9月,为服从县里整体规划,蔬果市场从黄金地段搬迁到下洋吴。新市场建成交易大厅15000平方米、香蕉烘房2000平方米、组装式保鲜冷库800平方米,同时提升了分选、包装、冷藏等配套设施和电子磅秤、标准化“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服务功能。

新市场地盘大了,裘银芳又打起了小算盘:“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迅猛,外来游客越来越多,何不利用这次搬迁的机会,整合我县主导农产品、传统工艺品和旅游用品的资源优势,在蔬果市场中办一个‘宁海县名特优农产品购物中心’?”说干就干!这个中心整合了宁海以及周边各县(市)区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当地土特产品、工艺品和旅游用品的产供销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此举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方便了旅游团队、散客和当地老百姓的购物需求,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价值,对促进地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0年11月,蔬果市场在她的带领下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顺利迁入了宁海县物流园区。新市场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是宁海物流园区乃至宁波市物流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经历了三次建设、两次搬迁,但在她的带领下,蔬果市场却越搬越兴旺,由最初年交易额还不到2000万元到如今已突破10亿元,果蔬市场也被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劳模集体等荣誉称号。

为黔西南脱贫带货

2015年,退休的裘银芳开始了二次创业,创办了宁海县圣猴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继续专注做好“农小二”。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对于宁海来说,东西部对口扶贫、山海协作都是当前的中心工作。裘银芳觉得,在这一场决战中,圣猴果蔬可以发挥很好的平台作用,尤其在消费扶贫领域绝不应该缺席。

这两年,她30多次去贵州黔西南、吉林延边州等对口帮扶地区考察,重点放在黔西南州,一共对接了近百家当地农业生产及食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促进了当地200余种农产品销售,帮助带动2900余人。她开设的“扶贫小店”占地面积达到660平方米,规模是宁波最大的,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达3000多万元,在全市“扶贫小店”中名列前茅。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晴隆当地也有一大批有创业抱负的“追梦青年”,她认真倾听他们在创业上的种种想法,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他们出谋划策,最后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价值极高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晴隆县沙子镇有位青年叫周沁,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晴隆县沙子镇办起了沙坝农民专业合作社,想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前年,他们种了2万多斤花生,怎么也卖不出去。裘银芳帮他加工,重新包装后终于出售了,市场反馈很好,大家都说好吃,复购率很高。此外,他农场里生产的蜂蜜、玫瑰花茶都已经进驻宁海的“扶贫小店”。

为“三农”代言添薪

裘银芳的无私付出得到了回报。近年来,她被选为宁波市党代表、省市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她十分珍惜这些荣誉,也牢记肩负的责任,处处为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建言献策。

2008年,她在宁波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的建议》被评为优秀建议。建议提出后,得到了宁波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如何加强全市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出台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了农产品经纪人的经营成本,并规划在未来三年内培训1000名农民经纪人,不断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

今年初,在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培养我省农民“工匠”的建议》和《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农业的建议》。她建议,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职业农民“农业产业新兴阶层”“农业新型职业经纪人”等身份,增强社会认同,营造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热心的她不仅倾心“三农”,也是一位扶贫助学的有心人,5名贫困学生得到她的帮助,其中一名还成了她的“女儿”。这个“女儿”原在青珠小学上学,学习成绩优秀,却因为手上长了一个瘤子,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裘银芳得知情况后,在蔬果市场有限公司为她开展募捐,帮她联系医院做了切除手术,还经常为她送去学习用品等。在裘银芳的帮助和鼓励下,小女孩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上初中后一直住在裘银芳家,亲切地叫她“妈妈”。

说起这些年来的工作,裘银芳的语气流露出无比的满足。她说,作为一名为农服务的企业负责人,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你为农民朋友做了什么,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为了大地的丰收,她俯首甘为孺子牛。

(责编:康梦琦、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