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下杨村:农旅融合 村美民富产业兴

毛长久

2021年04月12日16:05  来源:杭州日报
 
原标题:下杨村:农旅融合 村美民富产业兴

  江南四月的天,烟雨朦胧。山坡、田野、树梢,已萌发着一片朝气蓬勃的新绿。

  近日,杭州西湖区双浦镇组织开展“百年工运路红心向党情”主题党建活动,辖区6家基层企业的百名职工,相聚在美丽的下杨村,沿着村里乌黑的柏油路,徜徉在白墙黑瓦和小桥流水间,领略着“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诗画意境。

  周建飞是杭州永德电梯部件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也是土生土长的下杨村人。参观中,她主动担当了大伙的讲解员。说起下杨村的美丽蝶变,她的幸福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20世纪90年代,双浦镇大力发展甲鱼、沼虾等水产养殖业,一块块良田被挖成了水塘,这种粗放式的产业形态为生态环境带来不少负面效应。

  下杨村也深受其害。“以前村里到处是甲鱼塘,一到冬天,甲鱼棚里烧废塑料、废橡胶,整个村子都笼罩在乌烟瘴气中,呛得人喉咙痛……”周建飞回忆说,那时候,“别说绿水青山,连蓝天白云都看不到”。

  蝶变始于2017年。下杨村启动了乡村整治,首先是彻底整顿农田里的甲鱼塘和堆场,将土地复耕成高标准建设的农田。同时对村内道路、水系、破旧厂房和村民庭院开展提升整治,打造白墙黑瓦的江南小镇美景。2018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的下杨村入选省3A级村庄。

  如今,从空中俯瞰,荷叶状的下杨村四面水系环绕,白墙黛瓦的现代农居排列有序,各种不知名的鲜花开得正艳,好似一幅迤逦的生态画卷,在三江汇流区域恣意铺展。

  下杨村引以为豪的老底子文化,曾很长一段时间湮没在乡野。环境变美的下杨村,积极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唤醒“老底子”记忆。

  村子的西面,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这条溪流大有来头,过去叫领旨漕。”村书记余华琴介绍说,古时候,官员手捧皇上的圣旨乘船而来,就在这领旨漕边上的岸,下杨村的族长率领全村百姓在此迎接圣旨。

  在领旨漕的东面,一座江南水乡韵味的乡村文化礼堂已经建成。这个只有620多平方米的两层徽派建筑,承载了下杨村前世今生的厚重历史。一楼前厅,悬挂了一幅10多平方米的大型东阳木雕,领旨漕、领旨桥等一个个景点栩栩如生。进入后厅,有6块仿古的屏风墙,正反两面分别讲述了下杨村护旨院、醉翁亭、月牙池等12个景点故事。

  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列在后厅左手边的石碑,落款时间是嘉庆一十二年。据老辈人猜测,可能是当时下杨村书院落成时,各级政府的祝贺纪念所刻。余华琴说,这些石碑是2017年乡村综合整治时,在下杨村书院故址或是攀桂桥下挖到的,陈列于此,“我们希望文化礼堂在给村民提供活动场所的同时,也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村史文化。”

  为了让村民更有奔头,下杨村还“赶起了时髦”,走上了时尚的“网红”致富路——村里的废旧厂房经过提升改造,先后引进了塔沙梦园干花基地、田野和季风商拍基地,以及美式乡村风“机车”主题咖啡馆。“如今到我们村里打卡的时髦年轻人是一波接着一波,节日里还有各种音乐会,从来没那么热闹过。”余华琴笑着说。

  还有方兴未艾的精品农业。“家乡的土地综合整治,给了生态农业很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起,钟洪生辞掉了世界500强外企职务,与同乡韩庆一起开始创业,在下杨村开辟了一块试验田,生产高端草莓。“我们搞精细化的农业种植,用的是最好的有机肥,跟普通草莓相比,口感更好,甜度更高。”老板陈春林则在下杨村办起了蘑菇观光园,大棚面积达到了7000平方米。从2月底大球盖菇出菇以来,已经有很多周边年轻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蘑菇采摘。

  下杨村还鼓励村民办民宿,激活美丽乡村农旅产业。下杨村64号,是村民俞增华的家。曾经破旧不堪的三层楼老房子被刷成了清新的白色,整个院子全面翻新,拆除了围墙,乡村美景完整地呈现人们眼前。

  俞增华告诉记者,三年前,眼看着家乡越变越美,他就从杭州闹市区搬回了这里,将老房子重新装修,还以女儿的小名“小俞儿”命名开了这家民宿。

  “过几天,我们的民宿就要正式开张了,一共有4个房间。”民宿由他的妻子洪春娟全权负责经营,他们期待着杭州城里的市民前来小住,来感受慢生活、深呼吸、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