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守好“红色根脉” 打造“重要窗口”

2021年04月26日17:28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4月26日上午9时,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郑栅洁,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围绕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四个关键词了解浙江

会上,袁家军用四个关键词率先介绍了浙江。

第一个关键词是“红色根脉”。100年前,嘉兴南湖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第一步,从嘉兴红船起步,浙江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在嘉兴的红船上,中共一大结束了最后议程,同时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所以这里是“红色根脉”。

第二个关键词是“重要窗口”。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标志着浙江要打造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示之窗和实践范例,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意义、全局意义和国际意义。

第三个关键词是“共同富裕”。今年全国两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两会公布了“十四五”规划,其中明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样一个重大任务,这也是新发展阶段浙江的一个新使命。浙江将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为主攻方向,特别在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社会改革方面,在推动公共服务的优质共享方面,在创新引领先富带后富政策体系方面,在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方面,要开展先行先试。

第四个关键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浙江在“十四五”到2035年更长时期确定的目标就是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这个现代化先行省的含义是10个现代化先行:以人为核心、数字赋能、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农业农村、对外开放、省域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公共服务。

六个方面看浙江大地精彩蝶变

会上,袁家军指出,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00年来,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筚路蓝缕、实干担当、砥砺奋进,特别是2003年实施“八八战略”以来,浙江大地发生了精彩蝶变,实现了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从对内对外开放到深度融入全球、从基本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跃升。

具体来说,共有六个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一,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跑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浙江不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把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成为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全力打造掌上办事之省和掌上办公之省、掌上治理之省。

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达到了6.46万亿元,增长3.6%。去年在疫情防控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还增长了3.6%,财政总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4万亿元和7248亿元,分别增长了1.2%和2.8%。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增加值为7020亿元,增长了13%。出口是2.5万亿元,增长了9.1%,出口份额也占到了全国的14%。

浙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是民营经济。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浙江有96家企业入围,并且连续22年都居全国各省首位。今年一季度浙江省GDP增长了19.5%,规上工业增长了34.1%,出口增长了39%,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16.5%和18.5%。浙江经济呈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5%,其中税收增长26.8%,税占比为84.9%,高质量发展态势愈加明显。

第二,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提升了民主法治这一核心软实力。浙江建立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体制机制,深化法治浙江建设,构建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溯源治理,打造依法治网体系,构建探索“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高效协同基层治理格局。特别是在去年的抗疫大考中,浙江率先启动了一级响应,率先创立了精密智控机制,交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分报表。

第三,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打造了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高地。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打造形成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示范区,全国2/3影视作品都出自横店;不断扩大“最美浙江人”等“最美”品牌影响力;浙江成为首个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满堂红”省份,11个设区市都创建为文明城市;世界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第四,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成为百姓感受最安全、最具幸福感的省份之一。浙江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高质量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浙江成为全国唯一所有设区市人均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的省份,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食品安全县命名全覆盖、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全覆盖,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措施较好。浙江的刑事发案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信访总量都在逐年持续下降。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26万元和3.19万元,分别增长了4.2%和6.9%,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城乡收入比进一步降至1.96:1,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现在是886元。经过民意调查,浙江省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逐年上升,目前为97.25%。

第五,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建设了全域美丽大花园。浙江大力推进“美丽浙江”建设,构建了常态化GEP核算应用体系,科学制定并启动实施了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加快建设天蓝水澈、海清岛秀、土净田洁、绿色循环、环境友好和诗情宜居的诗画浙江。美丽乡村是浙江的一张名片,2018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的美丽乡村主要是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浙江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1.15%,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达标,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是25微克/立方米,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到了94.6%,整个浙江就是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第六,经过百年奋斗,今天的浙江构建了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浙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建立健全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两个担当”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澄清正名机制,积极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深化清廉浙江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高标准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落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三个维度抓好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

会上,袁家军针对如何守好“红色根脉”、加快构建以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进行了详细阐释。

在建党百年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浙江有责任更好地肩负起守好“红色根脉”的历史重任,以“红色根脉”的传承者、守护人的使命担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构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确保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浙江党建之窗展现百年大党的风华正茂。

具体来说,可以从制度、治理和智慧三个维度诠释浙江如何抓好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

第一,制度层面突出两个关键词。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浙江着力健全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全面加强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城乡、基层各个方面。二是“问题清单”。浙江构建了“七张问题清单”,包括重大巡视问题、重大督察问题、重大审计问题、重大安全问题等,以“问题清单”为抓手,建立党的领导持续改进机制,形成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干事创业的格局。

第二,治理层面突出两个关键词。一是“争先创优”。党的建设要激发各级干部的精气神,激发大家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浙江要继续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建立改革突破争先、服务提质争先、风险防控争先“三个争先”的机制。强调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两个担当”,完善科学考核评价,健全问题清单式闭环管理,把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调动起来。二是“严管厚爱”。浙江既全过程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权力规范运行机制,特别是持续纠治“四风”,坚持以严的主基调推动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同时,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率先探索开展市县党政正职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促进干部干净干事。此外,浙江不断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澄清保护、松绑减负,让实干有为者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舞台。

第三,智慧层面。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数字变革阶段要突出两个关键词:一是“数字赋能”。任何组织、个人都要用数字手段,加强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积极运用大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研判,既看到森林又看到树木,以大数据画像精准评价组织和干部能力。二是“现代化能力”。浙江开启了现代化新征程,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关键是党员干部现代化先行。浙江把驾驭数字化改革的能力作为衡量干部学习能力、现代化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倒逼干部拓展现代化视野,创新思维方式,提高现代科学素养,提高干部的执行能力,增强斗争本领,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

“三个更”全方位优化浙江省域营商环境

会上,郑栅洁介绍了浙江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尤其是对标最高最先进的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在理念上,浙江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事关营商环境”,全省域、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在思路上,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开展流程再造和制度重塑,开发管用好用的具体应用场景。在评价上,浙江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标准,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怎么方便怎么来,要求政府部门在办事过程中一定要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

概括来讲,浙江努力做到“三个更”:企业办事更省心、群众办事更方便、政府监管更高效。

一是企业办事更省心。浙江有两个切入点,一是让企业办事更快。比如,通过实施企业开办便利化行动,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零成本、“一网办结”,目前全省企业开办网办率已经达到98.4%。再一个切入点是让涉企的服务更精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和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惠企优惠政策。为了让这些政策精准快速兑现,浙江开发了“企业码”,实现企业诉求在线提交、闭环处理。

二是群众办事更方便。浙江从群众需求出发,把群众“盼的事”变成政府部门“干的事”,把分散在多部门的事项整合成群众眼里的“一件事”。比如,过去车检是老百姓的一个烦心事,排队长、环境差、流程繁琐,群众要求整改的呼声很高。现在经过改革以后,车主到站即交车,检车的全流程由工作人员代办,检测完以后一次性缴费、领证、取车,检测时间也由90分钟缩短到30分钟左右,很受群众欢迎。再如,过去孩子出生以后要办很多证件,手续复杂。改革以后,浙江把公安窗口、社保窗口、医保窗口、银行网点等集成起来,在医院或行政服务中心就可以“一站式”办理,也可以在“浙里办”APP实现掌上办,每年惠及40多万个新生儿家庭。

第三是政府监管更高效。浙江各级政府既要安分守己、不越俎代庖,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守土有责、该做的事不能缺位,即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同时,浙江也发挥正向和反向激励的作用,实现“信用差多检查、信用好不打扰”,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浙江将继续坚持对标对表最高标准,坚持从市场主体角度和群众角度来评价政府的工作、改进政府的工作,形成更多制度性成果,高标准、精细化、全方位优化全省域营商环境,让浙江更宜居更宜业。

四个文化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浙江围绕文化建设作了哪些尝试,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下一步还有怎样的举措和打算?会上,朱国贤对浙江相关工作进行了阐述。

文化是一条绵延不绝的河流,来自于远古,走过今天,走向未来。近年来,浙江守正创新、破立并举,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一是一张蓝图绘文化。文化建设是“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量身订制了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框架体系。近年来,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文化建设“八项工程”这篇大文章越写越精彩。当前,浙江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都是“八八战略”和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开出的花、结出的果。

二是“红色根脉”塑文化。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起航,这里是浙江党的根脉。浙江充分运用“红色根脉”的资源优势,赓续传承红船精神,理论铸魂、溯源、走心工程深入推进,浙江干部群众对守护“红色根脉”的感情更真挚、领悟更深刻。

三是城乡一体建文化。浙江始终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共建共享”原则,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加广泛地惠民利民。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已经率先实现,这些年打造了大运河文化带、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之江文化中心。之江文化中心边上有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形成了一个城西艺术走廊,和城西科创大走廊交相辉映。浙江大力开展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群众特别是青年喜闻乐见的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入千家万户。浙江成为首个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满堂红”省份,文明创建正向全域文明拓展,“最美”现象从盆景到风景再到全景,推动每个浙江人成为文明的代言人。

四是改革赋能强文化。早在2003年,浙江作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省,在文化改革上先行探索,这些年改革成果持续转化为发展成效。像《外交风云》《鸡毛飞上天》《温州一家人》《王阳明》《绝密使命》等浙产影视精品引起了较大反响,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瓯江山水诗路等四条诗路文化带成为重要标识。当前浙江正以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赋能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2位。

近期,浙江省委就文化建设开展集中调研,进行专门谋划,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浙江将聚焦“重要窗口”建设,持续深化“八项工程”,按照“文化强省、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树人、引领社会新风尚”的总体目标,以全面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为抓手,着力抓好理论立魂、精神立德、人文立身、四治立信、精品立世、数智立新、融合立业、改革立制,努力打造思想大省、精神富省、最美之省、诚信之省、文艺原创强省、数字文化强省、现代传播强省、文化活力之省,构建文化发展战略格局,建设高水平文化发展重大平台,培育高层次文化人才队伍,推出标志性文化成果和文化标识,努力打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相适应的新时代文化高地,充分彰显浙江的人文之美、山水之美、道德之美、风尚之美。(郭扬整理)

(责编:张丽玮、戴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