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4亿元的新发现数字工厂项目、投资2亿元的长三角草莓种质种源研发中心项目、投资1.8亿元的万亩水稻全产业链集成创新项目……日前,在嘉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招商推荐会暨一季度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总投资达12.5亿元的12个项目签约落户,其中既有数字农业领头羊项目,也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项目,还有农旅产业服务项目。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高歌猛进,正是嘉兴依托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集中力量办大事打造的“代表作”之一。
近年来,嘉兴通过涉农政策整合实现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将专项资金扶持重点归集为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绿色发展、农业主体提升、农业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美丽乡村等重点任务,“攥指成拳”提高涉农资金使用绩效,使财政资金在助力大项目实施过程中释放“杠杆效应”,建设现代版“鱼米之乡”,打造平原水乡“美丽金花”。
撬动15亿社会资本
共建农业高能级平台
种草莓种出产值1.5亿元?这样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精彩案例就发生在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内。刚刚落户龙萌村的长三角地区草莓种质种源研发和种苗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项目,依托国内外最新草莓科研成果,建立草莓优质种源国际研发中心、中农创现代农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化平台,致力于优质草莓种源的引进、保存、试验、筛选和脱毒,同时进行草莓数字化种植与AI种植模型的研发。项目建成后,将年产400万株优质草莓种苗和1.2亿株生产苗,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成为长三角最大的草莓新优品种种苗繁育平台。
如今,越来越多“高大上”的农业项目选择落户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自2017年挂牌成立以来,开发区已累计招引新型农业项目34个,总投资约40亿元。伴随着这些项目的落户投产,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正加速成为“农业硅谷、农创高地”。
农业高能级平台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好农业高能级平台离不开财政活水的注入。近年来,嘉兴市财政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和资本“以商引商”的效应,既用足用好开发区建设奖补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并重点向开发区倾斜,也注重激发财政政策活力和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美丽乡村、创业创新孵化园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有利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且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大农业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奖补。
截至2020年12月底,市本级农业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投资25.95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5.35亿元,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投入10.44亿元,构建起以农业经济开发区为引领,带动创业创新孵化园、优质稻米示范区、特色产业优势区、美丽经济转化区等四类平台协调发展,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创业创新活跃、资源集约高效、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型高能级产业平台体系。
目前,嘉兴已经实现农业经济开发区全覆盖,累计引进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2个。
支持强村富民
政策加码至3200万元
这几天,南湖区凤桥镇12个(社区)抱团发展的冷库建设项目正在进行项目申报前的最后准备。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根据嘉兴市新一轮“强村富民”政策,其中80%的资金将由市、区、镇三级财政进行补助。
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凝聚党心民心、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保障。截至2019年底,嘉兴85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常性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率先在全省11个地市中实现“村村百万”。
农民收入连续17年位居浙江省首位的嘉兴,10多年前,村集体经济同样呈现三个“三分之一”的局面:三分之一的村是富的,三分之一是勉强过日子的,三分之一是穷得揭不开锅的。
改变这一局面的动力之一,就是来自财政的助力。
从2009年起,嘉兴连续出台四轮“强村计划”,从资金、土地、信贷等方面加强扶持。今年起扶持政策再加码,市财政强村扶持资金预算安排资金增加至3200万元,扶持资金规模较上一轮实现翻番,补助标准再次提高。如明确提高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标准,在村内未发生违法用地并完成指定相关任务的前提下,按照一般耕地不低于130元/亩、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150元/亩进行补偿;对本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实际筹资筹劳3万元以上且收缴率达60%以上的村,给予5万元的奖励;筹资筹劳5万元以上且收缴率达80%以上的村,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整合资金4000万元
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秀洲区王店镇荣庭养殖场现养殖了170亩虾,去年开始建起了沉淀池、曝气池和生物净化池,所有养殖尾水经过3个池子处理后,水质变得清澈透明,并且达到排放标准,有效促进了水产养殖的提质增效。让养殖场主颇感兴奋的是,这个过程中还拿到了来自财政的补助资金。
原来,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市财政2019年开始每年统筹整合耕地保护等涉农项目资金4000万元,培育推广鱼稻共生模式升级为高标准稻田综合种养、稻田养殖配合处理养殖尾水等模式,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效率,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同时,积极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通过因地制宜加快推进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等,建立健全相关建设管护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助力美丽生态田园建设。
此外,市财政每年还统筹安排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1亿元,着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平原水乡样板,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彰显“秀水泱泱、粉墙黛瓦”的江南“底色”。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