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嘉湖平原,沃野千里。位于其北部的湖州南浔,水网密布,一派郁郁葱葱,冬小麦、油菜长势喜人,也正是水稻春播之时。
近日,在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重点研究探索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构建数字化时代社会形态、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美丽家园等,努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由此,位于长三角沪苏杭中心的南浔,在浙江率先提出了“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宏伟蓝图,并正式制定了《南浔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行动方案(试行)》(下称“方案”)。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城乡差距的缩减是“共同富裕”最直观也最直接的实现路径之一。作为以农村为构成主体的南浔,希望在“田野”。
探索农业数字化打造“田保姆”体系
港胡村的清晨,近50岁的村民田水芳又开始自己一天的忙碌。不过,他第一件事不是下地侍弄庄稼,而是来到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的数字化管理中心,查看起了大屏上的“数字大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在实时变化着。看到自家田里小麦、油菜各项数据良好,他满意的离开中心,往田间走去。
“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徐诚智摄
2020年,旧馆街道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契机,引进星光农业,“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便是其自主研发的系统。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多样化科技的应用,构建成精准施肥、科学施药、节水灌溉等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及生产、烘干、加工、仓储一条龙数字服务系统。
作为旧馆街道港胡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田水芳是村里知名的种粮大户。从最开始的七八十亩逐渐扩大到数百亩,他承包的田地面积越来越大,但仍是“全凭经验,靠天吃饭”。
“数字大田”一经问世,田水芳便成了“吃螃蟹的人”。田里,摄像头清晰记录着农作物长势;屏幕上,农作物生长数据一目了然。
如今,他对于自己的选择很满意,因为种了16年田,他从没像现在这样轻松过,即使承包的1000多亩地面积远超以往。田水芳算了一笔账,“节省了一半人力成本,亩均收益提高了一倍多”。
旧馆街道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沈勇强摄
据了解,未来南浔将建起旧馆、双林、善琏、石淙、练市5个万亩数字化高品质粮油示范项目基地,带动约1万户农户、16个村增产增收。
近年来,南浔把农业数字化作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南浔累计争创浙江省级农业数字工厂8家,居浙江全省之最;建立数字化平台3个,辐射面积15万亩。
数字化正成为南浔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利器。
此外,以数字化为核心,占地6000余亩的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提供的“耕、种、管、收、储、碾、销”一条龙“田保姆”服务模式,为南浔乃至全国树立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样板。
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里的烘干、加工、仓储中心。徐诚智摄
“‘十四五’时期,南浔将加力推广‘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到2025年,发展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家庭农场5000家,带动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0万元。”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造血”致富“强村”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南浔城区驱车前往练市镇红美人柑橘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需要约30分钟。驶进园区,一片片塑料大棚矗立两旁,“白色海洋”巍巍壮观。而西堡村党支部书记俞伟正在其中一个大棚里跟农户一起剪枝。
天气微微有些凉,但俞伟的额头却已满头大汗,站在柑橘树面前,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坚守“农”字,奔向“共同富裕”,需要带头人。过往的西堡村以蔬菜种植为主,但效益不佳,俞伟看在眼里,决心作出改变,他看上了“红美人”。“‘红美人’是柑橘的一种,皮薄娇嫩、肉质细腻,糖度较高,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19年,南浔在深入实施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运作强村公司新举措,让更多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练市镇23个行政村分别入股的湖州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练美”)由此成立,俞伟成为了董事长。
借助南浔全域土地整治契机,俞伟带领“练美”流转西堡村及隔壁的花林村共4000余亩土地,发展以“红美人”为主的现代农业模式,探索“小田变大田”的土地利用新路径。
每天,俞伟都要来园区查看树苗情况。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次技术改良,“红美人”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练市红美人柑橘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沈勇强摄
据俞伟介绍,从去年3月开始,230亩、近1万株的红美人树苗已种植完毕,另外300亩地也将陆续种上树苗。“预计丰产后,果品总产量约500万斤,年总产值一亿多元。”
此外,俞伟还筹建了7亩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将于今年5月建成,预计可储存柑橘4000吨。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致富,一颗柑橘苗已成为南浔“强村”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样本建设的缩影。
根据方案,到2025年,南浔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强村公司10个,其中1/3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吸纳就业超1000人。南浔“强村”模式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有益探索。
美丽环境提升打造“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最近,旧馆街道港胡村的西片四村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气象,村民胡祥林更是隔三岔五去现场看看。
原来,这片区域正是港胡村安置未来社区的建设地点,也是胡祥林近9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所在地。
过往农村建房限制较少,松散的农房极大制约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村经济发展,村居环境难以改善。为此,南浔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行农房集聚、农民集中搬迁、宅基地有偿退出等行动,旧馆更是浙江试点区域。
据旧馆街道港胡村党总支书记钱建强介绍,近年来,旧馆街道港胡村实现6个自然村整村拆除,规划建设956套排屋、180套小高层及10幢商住两用楼,计划安置1200余户。
旧馆农民新居别墅群
在未来社区建成后,邻里中心、幼儿园、养老服务中等公共设施配套将逐步补齐。而5G、物联网等高科技的同步应用,“未来”二字将更加名副其实。
据悉,南浔计划以数字化建设与运营标准体系为指引,不断提升未来社区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打造高标准未来社区1个。
生态美,生活才舒畅。
从天空俯瞰,位于荻港村的桑基鱼塘就像是一颗颗珍珠般明亮。挖掘整理鱼桑文化、打造桑基鱼塘体验区、研发生产十几种“桑陌系列”特色鱼桑小吃,有着“苕溪渔隐”美称的荻港村不断延伸拉长鱼桑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旅结合、以旅带农的产村融合发展格局。
曾经的荻港村并不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30多家污染企业曾导致此地环境被破坏、村落文化逐渐消失。危机面前,荻港村“壮士断腕”,至2016年底类化工油脂企业锐减至零。
修复章、朱、吴三大家族古宅等历史景点,新建荻港名人馆、新农村展示馆、农民公园的同时,荻港村投入约1.7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进一步优化,历史文化进一步盘活。
如今的荻港村。沈勇强摄
荻港村的复苏,折射出了南浔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蜕变,而这种变化仍将继续。十四五期间,南浔将持续推进“十村百园带千户”产村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十线十景十小镇”的美丽乡村新格局,成为“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短板决定上限,“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打造需要“多腿走路”。
据悉,“十四五”期间,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南浔将继续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聚焦“城乡均衡”,打赢文、教、医、康、养、行、便无差别战役:建成文旅驿站10个、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30个、农村应急广播1110个、体育阵地235个,打造“10分钟文体公共服务生态圈”;着力提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功能教室比例达到2:1,“三馆一室一堂”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级分类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区户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8%以上;打赢交通网络无差别战,构建“城市公交15分钟、城乡公交15分钟等待时间”的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
农业“强”起来,农村富起来,村民美起来。如今,在南浔这片富饶的江南水乡上,“共同富裕”的清风,正从田野吹来。
《德清践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县域方案》发布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2021浙江德清投资贸易人洽谈会开幕。本次德洽会以“数智共建 德创未来”为主题,以“经贸合作精准洽谈、高端人才强力聚引、营商环境优化提速、城市品牌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以“数智共建”为基底,以“线…【详细】
浙江:到2025年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9以内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5日上午,中共浙江省委举行了“守好‘红色根脉’,打造‘重要窗口’”主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人民网 王萧萧摄 发布会结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新时代以来的…【详细】
2021浙江高考分数线公布:普通类一段线495分 二段线266分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王萧萧)25日,2021浙江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普通类:第一段495分;第二段266分。6月25日晚上20:30左右,考生即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www.zjzs.net)、浙江考试微信或浙里办APP,凭准…【详细】
6月26日,航拍中国动漫博物馆。该馆通体呈白色,形似祥云。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中国动漫博物馆6月26日正式开馆 人民网杭州6月26日电 (王萧萧)6月26日上午,全国首家“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中国动漫博物馆在杭州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动漫博物馆是经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动画学会批准成立的“国字号”动漫博物馆,也是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动漫之…【详细】
浙江桐庐:5G赋能促畲乡蝶变 一亩田、千斤粮、百斤鱼、万元钱,在浙江桐庐莪山畲族乡沈冠村,村民们靠种田养鱼就走上了致富路。 “过去,我们村每亩地收益不足500元。能实现万元的突破,都靠科技助力。”沈冠村党总支书记黄金源说。 稻田里的传感器可实时收集数据。人…【详细】
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诵读活动。人民网 章勇涛摄
“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富阳启动 6月24日晚,“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在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启动。 作为“党旗下的诵读”系列活动的开篇首场活动,《筑梦富春·党旗下的诵读》由“初心”“奋斗”“征程”三个篇章组成,以沉浸式表演形式,结合朗诵、红色话剧、歌舞等多种艺…【详细】
“双西”合璧精彩蝶变 “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人民网杭州6月24日电 (金忠耀)今天下午,庆祝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十周年、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一周年暨“杭州西湖日”活动正式启幕。 行吟山水,一湖潋滟千年。2011年6月24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详细】
浙江泰顺:科技特派员送技术下乡,助农共富裕 科技扶贫,建功立业。在浙江泰顺县,助农致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有一座大大的舞台。 2003年4月,浙江省第一批101名科技特派员走进泰顺田间地头,到今年已是18个春秋。科技特派员们以党建为引领,以“科技e联”党建联盟为平台,跋山涉水、走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