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田野”

湖州南浔的共同富裕探索之路

周培金

2021年05月20日14:3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希望在“田野” 南浔的共同富裕探索之路

  杭嘉湖平原,沃野千里。位于其北部的湖州南浔,水网密布,一派郁郁葱葱,冬小麦、油菜长势喜人,也正是水稻春播之时。

  近日,在浙江省委专题学习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重点研究探索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构建数字化时代社会形态、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共建共享文明和谐美丽家园等,努力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由此,位于长三角沪苏杭中心的南浔,在浙江率先提出了“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宏伟蓝图,并正式制定了《南浔区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样本行动方案(试行)》(下称“方案”)。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城乡差距的缩减是“共同富裕”最直观也最直接的实现路径之一。作为以农村为构成主体的南浔,希望在“田野”。

  探索农业数字化打造“田保姆”体系

  港胡村的清晨,近50岁的村民田水芳又开始自己一天的忙碌。不过,他第一件事不是下地侍弄庄稼,而是来到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的数字化管理中心,查看起了大屏上的“数字大田”——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参数在实时变化着。看到自家田里小麦、油菜各项数据良好,他满意的离开中心,往田间走去。

  “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徐诚智摄

  2020年,旧馆街道结合土地全域整治契机,引进星光农业,“数字大田”智能管理平台便是其自主研发的系统。物联网、5G通信、北斗导航,多样化科技的应用,构建成精准施肥、科学施药、节水灌溉等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化管理及生产、烘干、加工、仓储一条龙数字服务系统。

  作为旧馆街道港胡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田水芳是村里知名的种粮大户。从最开始的七八十亩逐渐扩大到数百亩,他承包的田地面积越来越大,但仍是“全凭经验,靠天吃饭”。

  “数字大田”一经问世,田水芳便成了“吃螃蟹的人”。田里,摄像头清晰记录着农作物长势;屏幕上,农作物生长数据一目了然。

  如今,他对于自己的选择很满意,因为种了16年田,他从没像现在这样轻松过,即使承包的1000多亩地面积远超以往。田水芳算了一笔账,“节省了一半人力成本,亩均收益提高了一倍多”。

  旧馆街道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沈勇强摄

  据了解,未来南浔将建起旧馆、双林、善琏、石淙、练市5个万亩数字化高品质粮油示范项目基地,带动约1万户农户、16个村增产增收。

  近年来,南浔把农业数字化作为拉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目前,南浔累计争创浙江省级农业数字工厂8家,居浙江全省之最;建立数字化平台3个,辐射面积15万亩。

  数字化正成为南浔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利器。

  此外,以数字化为核心,占地6000余亩的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提供的“耕、种、管、收、储、碾、销”一条龙“田保姆”服务模式,为南浔乃至全国树立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持续、可复制的现代农业样板。

  旧馆星光数字粮油示范基地里的烘干、加工、仓储中心。徐诚智摄

  “‘十四五’时期,南浔将加力推广‘公司+农户(家庭农场)’新型利益联结模式,到2025年,发展带动型农业龙头企业100家、家庭农场5000家,带动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0万元。”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造血”致富“强村”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从南浔城区驱车前往练市镇红美人柑橘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需要约30分钟。驶进园区,一片片塑料大棚矗立两旁,“白色海洋”巍巍壮观。而西堡村党支部书记俞伟正在其中一个大棚里跟农户一起剪枝。

  天气微微有些凉,但俞伟的额头却已满头大汗,站在柑橘树面前,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坚守“农”字,奔向“共同富裕”,需要带头人。过往的西堡村以蔬菜种植为主,但效益不佳,俞伟看在眼里,决心作出改变,他看上了“红美人”。“‘红美人’是柑橘的一种,皮薄娇嫩、肉质细腻,糖度较高,种植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019年,南浔在深入实施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运作强村公司新举措,让更多村集体的“腰包”鼓起来。练市镇23个行政村分别入股的湖州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练美”)由此成立,俞伟成为了董事长。

  借助南浔全域土地整治契机,俞伟带领“练美”流转西堡村及隔壁的花林村共4000余亩土地,发展以“红美人”为主的现代农业模式,探索“小田变大田”的土地利用新路径。

  每天,俞伟都要来园区查看树苗情况。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多次技术改良,“红美人”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练市红美人柑橘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区。沈勇强摄

  据俞伟介绍,从去年3月开始,230亩、近1万株的红美人树苗已种植完毕,另外300亩地也将陆续种上树苗。“预计丰产后,果品总产量约500万斤,年总产值一亿多元。”

  此外,俞伟还筹建了7亩冷链物流仓储项目,将于今年5月建成,预计可储存柑橘4000吨。

  从“输血”帮扶到“造血”致富,一颗柑橘苗已成为南浔“强村”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样本建设的缩影。

  根据方案,到2025年,南浔计划培育规模以上强村公司10个,其中1/3以上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实现年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行政村全覆盖,吸纳就业超1000人。南浔“强村”模式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有益探索。

  美丽环境提升打造“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最近,旧馆街道港胡村的西片四村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气象,村民胡祥林更是隔三岔五去现场看看。

  原来,这片区域正是港胡村安置未来社区的建设地点,也是胡祥林近90平方米的乡村别墅所在地。

  过往农村建房限制较少,松散的农房极大制约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和村经济发展,村居环境难以改善。为此,南浔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序推行农房集聚、农民集中搬迁、宅基地有偿退出等行动,旧馆更是浙江试点区域。

  据旧馆街道港胡村党总支书记钱建强介绍,近年来,旧馆街道港胡村实现6个自然村整村拆除,规划建设956套排屋、180套小高层及10幢商住两用楼,计划安置1200余户。

  旧馆农民新居别墅群

  在未来社区建成后,邻里中心、幼儿园、养老服务中等公共设施配套将逐步补齐。而5G、物联网等高科技的同步应用,“未来”二字将更加名副其实。

  据悉,南浔计划以数字化建设与运营标准体系为指引,不断提升未来社区数字化水平,到2025年,打造高标准未来社区1个。

  生态美,生活才舒畅。

  从天空俯瞰,位于荻港村的桑基鱼塘就像是一颗颗珍珠般明亮。挖掘整理鱼桑文化、打造桑基鱼塘体验区、研发生产十几种“桑陌系列”特色鱼桑小吃,有着“苕溪渔隐”美称的荻港村不断延伸拉长鱼桑文化旅游产业链,形成“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农旅结合、以旅带农的产村融合发展格局。

  曾经的荻港村并不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30多家污染企业曾导致此地环境被破坏、村落文化逐渐消失。危机面前,荻港村“壮士断腕”,至2016年底类化工油脂企业锐减至零。

  修复章、朱、吴三大家族古宅等历史景点,新建荻港名人馆、新农村展示馆、农民公园的同时,荻港村投入约1.7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环境进一步优化,历史文化进一步盘活。

  如今的荻港村。沈勇强摄

  荻港村的复苏,折射出了南浔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蜕变,而这种变化仍将继续。十四五期间,南浔将持续推进“十村百园带千户”产村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十线十景十小镇”的美丽乡村新格局,成为“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样板。

  短板决定上限,“共同富裕”示范样本的打造需要“多腿走路”。

  据悉,“十四五”期间,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南浔将继续不断优化要素配置,聚焦“城乡均衡”,打赢文、教、医、康、养、行、便无差别战役:建成文旅驿站10个、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示范点30个、农村应急广播1110个、体育阵地235个,打造“10分钟文体公共服务生态圈”;着力提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到2025年,全区中小学普通教室、功能教室比例达到2:1,“三馆一室一堂”实现全覆盖;推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站分级分类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到2025年,全区户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8%以上;打赢交通网络无差别战,构建“城市公交15分钟、城乡公交15分钟等待时间”的公交客运一体化网络……

  农业“强”起来,农村富起来,村民美起来。如今,在南浔这片富饶的江南水乡上,“共同富裕”的清风,正从田野吹来。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