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创”

宁波这群“00后”让红色元素融入生活

黄合

2021年05月24日13:40  来源:宁波日报
 
原标题:用青春之“声”,“刷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生活,红色党史“潮”起来

  4月底,位于宁波江北慈城镇的冯定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和一般的红色党员教育地标不同,此处除了冯定的生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介绍之外,还有一个设计洋气的马哲书局,方便参观者“打卡”。

  刻着“有为青年”“青年的自我修养”字样的徽章,印有“人生就是进击”的钥匙挂绳,做成马克思、恩格斯样子的抱枕,中共历次重大会议会址建筑造型的书签,按赞样式的音控小夜灯……

  马哲书局专门开辟一间展室,陈列了5个系列的文创产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和一般博物馆、旅游点的“手办”不同,这里的文创产品基本上和冯定语录、红色文化和相关党建元素进行了“链接”和“提炼”,用时尚的元素让红色文创变得灵动起来。

  “这些都是我们参与设计、布展的。”2000年出生的张宾丽,是浙江万里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大三学生,也是参与此次冯定故居配套文创设计的高校工作室的成员之一。去年10月开始,她便跟着指导老师陈立萍,参与此次文创设计。

  查阅资料、整理史料、翻阅传记……和之前针对乡村振兴或者博物馆展品的文创设计不同,“党建+文创”需要在时尚元素提炼和嫁接过程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如何能够既展现出红色文化庄严、厚重的特点,又能够和年轻人的现代审美口味相契合?这是一个需要反复推敲打磨的过程。

  对于张宾丽来说,虽说高中时学过历史,其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知识点也都背过、考过,但是这一次换个身份做文创设计的体验分外不同。“其实每一个知识点的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细节,书里的一张照片、一段文字,背后隐藏的就是一段波澜壮阔图景。”她说。

  曾经被历次中共重要会议的时间、地点、事件等知识点“折磨”到“心态爆炸”的张宾丽,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中共一大、瓦窑堡会议、遵义会议、八七会议等会址的建筑都很好看,很有风格,也成为我们书签那一套设计的原点。”

  团队的另一个成员、1999年出生的大学生符晓娟,则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故事觉得莫名亲切:“印象中,他们是学校走廊里挂着的照片,一脸严肃的‘大胡子’,这次借助查找大量的史实,自己终于知道奋战在革命战线上的两人关系,是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符晓娟说,参与此次文创开发的过程,也是自己不断学习受到教育的过程,感觉在不断挖掘、提炼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也以此为契机发现了很多当年引领时代之先的“摩登青年”,“他们一点都不陈旧、不古板,而是鲜活、生动的。”

  设计的这些文创产品,也得到了不少年轻的拥趸。五一期间,马哲书局里人流如织,不少游客驻足、拍照、购买文创产品。“90后”小卓一连买了好几个徽章,说是新买的挎包背带上刚好可以扣上。

  “这一次我们和江北区委组织部、慈城镇合作,也是希望通过青年人的视角,通过生活化的方式的呈现,用设计的语言、鲜活的色彩,最终让红色元素更好地走入生活、融入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工作室负责人陈立萍说。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