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绿能码”应用

衢州全国首创工业碳账户体系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05月26日18:29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5月24日,衢州市全面深化“双碳”数字化产品“绿能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全国首创工业碳账户体系,率先走出一条能计量可核算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衢州路径”。

今年以来,衢州市依托能源大数据中心“绿能码”数据,探索建立企业碳账户和低碳评价标准,打通与衢州市绿色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对企业配套差别化的财政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服务,激励传统企业绿色改造转型。

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由中国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联合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发,根据碳金融市场需求,以全国首创的双碳数字化产品“绿能码”为算法基础,通过衢州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实时采集的“冷、热、电、煤、气”等全品类能源数据,精准核算企业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形成企业的碳账户指标体系,继而对标行业基准值,为企业贴上“红、黄、浅绿、深绿”四色贴标用以区分碳排放等级,并发送至人民银行衢州市中心支行,银行根据不同碳排放等级配套差别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建立企业碳排放配额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衢州市深化“两山银行”改革,探索“生态账户”市场交易机制,允许企业节余配额向市场出售,配额不足企业自行选择向市场购买或主动限产停产,激励或倒逼企业开展低碳化技术改造,力争“十四五”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19%左右。

“我们已经享受到供电公司和‘绿能码’精准节能降碳给企业带来的红利,接下来碳账户相应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相信可以让企业得到更多绿色发展的实惠。”浙江明旺乳业工务部课长温华对企业入驻碳账户信心满满。该公司是衢州市首批使用“绿能码”的企业,通过“绿能码”碳能看板和绿能看板的精准管控,及时对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实施精准优化提升,企业能耗和碳排放量大幅降低,更带来每年500多万元的效益。如今,碳账户更加精细精准聚焦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并将计算结果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行关联,让数字化双碳目标管理真正实现价值落地。

“全过程推进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全方位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近期发布的《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列为浙江“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明确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衢州是森林覆盖率70%以上的生态优良地区,同时也是重化工业占比较高的高碳产业地区,在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过程中,衢州市政府出台了《工业企业碳账户建设试点方案(试行)》,构建区域统一的碳排放基础数据库。截至目前,工业碳账户体系共计覆盖衢州市600余家供、用能单位,预计6月底前实现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煤以上的规上企业全部建立碳账户,12月底前覆盖到2000吨标煤以上的规上企业。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绿能码”和碳账户体系,衢州市将逐步构建一个碳排放的大数据管理体系,协同推进能源、产业、建筑、交通、农业等各领域减污降碳工作。(朱慧、卢奇正、王威力)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