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心圆”

嘉兴市嘉善县携手青浦、吴江构建党建联建新常态

潘晓琴

2021年06月10日08:51  来源:嘉兴日报
 
原标题:共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同心圆”

  一条陶芦公路,串联起嘉兴市嘉善县陶庄镇和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然而,4个位于陶庄镇湖滨村与芦墟镇汾湖湾村交界处的地桩,却成了两地村民出行的“拦路虎”。

  今年,两村以党组织为纽带,联动开展党建联建和实事项目合作。4月30日,双方协商后,由芦墟镇派出施工队,将地桩拔除。随着地桩的拔除,原先由陶庄镇到湖滨村的310路镇域公交车也延伸到了芦墟镇,成了省际公交车。

  “桩头打掉了,来往方便了,真是为民做了一件实事。”地桩的拔除,不仅畅通了出行,更畅通了两地民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成立,长三角地区特别是青吴嘉三地在共生共享、互联互通,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上迎来了重大机遇,更有效推动青吴嘉三地共同探索建立起跨界治理新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嘉善县携手青浦、吴江构建起了党建联建新常态,用桩桩件件的“微操作”实现精准施策,用灵活的治理方式为老百姓的新生活助力。

  做实一小片,带动一大片,引领一整片。嘉善与青浦、吴江一起携手构建的党建联建新常态,为全国跨区域党建协同组织力提升和资源统筹提供了“长三角样板”。

  共商共管毗邻村互派“兼职委员”

  嘉善县西塘镇金明村党组织书记钱海忠参加了示范区的“农村兼职委员”互派互挂,两个月的挂职结束后,他将青浦区金泽镇徐李村有关乡村道路建设、绿化设施配套等乡村治理“绣花功夫”带回了自己村。

  钱海忠向记者坦言:“虽然两地毗邻,车程也不过20多分钟,但以前由于行政隶属不同,彼此交流不多。委员互派互挂后,通过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化交流,让自己在思想及业务能力上得到了较大提升,也让自己在融入邻村的工作中,会站在跨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优质、更有效地服务村民。”

  “农村兼职委员”互派互挂是青吴嘉三地干部交叉任职的探索突破,也是示范区党建联建、基层干部共育的全新举措。实行“农村兼职委员”互派互挂,探索“双线工作法”,即结对村党组织委员相互交叉任职,突破行政边界,提高处理毗邻地区事务的速度、质量和水平。该制度实施以来,三地先后互派“农村兼职委员”58名,为毗邻地事务支招献策,合力推进毗邻村社环境整治、违章拆除、河道治理等工作,并常态化联合开展主题党日、考察学习、共建互助。今年,示范区第二批“农村兼职委员”即将跨省上岗,将继续推动三地毗邻村事务共商共管。

  去年,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活动上,由上海市青浦区、苏州市吴江区、嘉兴市嘉善县两区一县党委、组织部门和先行启动区五镇党委分别制定的《关于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进行党建系统集成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推进“城镇圈”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三份文件发布,引来众多期待的目光。

  近一年来,在这套“1+2”文件体系指引下,示范区党建有了整体布局、系统谋划,以“农村兼职委员”互派互挂为代表的党建联建新模式层出不穷:嘉善连续两年举办长三角“V30”村书记论坛,深化推广“党建八领二十条”促乡村振兴,打造村书记互学互鉴平台,交流基层治理经验,共商合作事项;三地共建“城镇圈”党建联盟、共绘示范区初心教育路线、共享两新组织党建示范阵地、共推景区党建标准化建设、共创党员志愿服务品牌……

  一项项创新举措,推动着青吴嘉三地党建联建工作持续丰富内涵。

  共管共治破解边界“治理难”

  嘉善县姚庄镇银水庙村党员潘根龙自小生活在太浦河边,喝着太浦河水长大,对太浦河感情不一般。前不久,他走出家门,与来自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江苏吴江区汾湖高新区(黎里镇)的党员志愿者到老地方会合,开始了又一次的联合巡河行动。

  望着清澈的太浦河,潘根龙感叹道:“这样的联合巡河行动,在早些年可不敢想象。”

  原来,太浦河水域分属青浦、吴江和嘉善管辖,因行政区划的原因,同一条河曾长期处于“三家分治”状态,生态问题一度“剪不断理还乱”。前些年,太浦河就因为“三家分治”而遭遇污染之困。

  2019年3月,嘉善县太浦河管理所与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堤防(泵闸)管理所、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太浦河工程管理所相关负责人齐聚嘉善县水利局,开展党建业务双联动活动,并签署了《太浦河上下游深度合作协议框架》,携手深化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共同抓好太浦河的管理与保护。

  联保共保太浦河,是三地每季度党员活动日的热点话题。在党建引领下,三地从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加强沿线视频监控数据共联共享、建立河道巡查联动机制三个方面加强日常管理联动,从太浦河沿线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加强堤防沿线工程管理、提升太浦河整体景观效果、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共同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四个方面加强工程管理与建设方面的统筹协作,从加大对太浦河沿线偷排偷倒行为的联合打击力度、加强太浦河堤防社会车辆管理、推进太浦河沿线污染治理三个方面协同推进太浦河饮用水源保护。

  联合治水,共享“红利”。到今年年初,吴江的Ⅲ类水河湖已经从20多个增加到50多个,效果十分明显;来自嘉善的数据也显示,太浦河取水口水质已稳定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边界区的治理难题远不止这一个,但因为党建联建,很多都陆续有了破解新法。

  疫情防控期间,联防联控与复工复产也让灵活精准的“毗邻党建”体现出了跨界治理的力量。当时,在党建引领下,三地共同出台“疫情防控十条意见”,早早实现“站点合并、一站两检”。在复工复产中,青吴嘉还建立了6项相关推动机制,推动示范区内企业复工率率先接近100%。

  采访中,三地不少党组织书记都提及了同一句话:“以前不是不想解决问题,而是缺少一个解决问题的桥梁,而党建联建就是那座解决问题的桥。”

  共享共赢演绎发展“三城记”

  协同不能雷同,同向不能同质,示范区党建引领的发展是和而不同的。在这一理念下,边界线也在华丽转身,成为产业发展线、乡村振兴线。一条一体化探索之路正在青吴嘉边界徐徐铺开。

  嘉善县姚庄镇成立了黄桃产业链党建联盟,在其牵线搭桥下,该镇黄桃产业引来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林果所专家作为产业顾问,与浙江省农科院质标所第一党支部签订黄桃全程质量控制协议,与杭商旅集团签订销售协议,以党建合力助推黄桃产业提档升级。

  在党建“穿针引线”下,青吴嘉三地不断完善协同合作机制,重大项目推进快马加鞭。去年12月28日,浙江嘉善姚杨公路—上海金山叶新公路正式开通,两地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首个省界段项目,该项目双方面对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新形势,从建设初期就决定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把党建引领延伸到了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

  卫健、教育、交通……不同部门的党组织纷纷加入进来,把各项利民措施转化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在西塘,长三角首个5G升级版“智慧健康屋”正式投入运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沪杭优质的医疗资源。去年,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西塘小学和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嘉善县第三中学正式揭牌,三地教育部门共同打造“教育一体化名片”的实践层出不穷。三地还开通了8条跨省公交线路串联青吴嘉各重要景点,推出学党史10条各具特色的“主题线路”,方便居民出行。前不久,三地还联合创新设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受理专窗,实现了1000多个事项授权跨省综合受理。

  “接下来,嘉善县将继续紧扣‘高质量’‘一体化’‘绿色生态’三个关键词,在党建引领下,种好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为区域化发展探新路。”嘉善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