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先行先试 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探路

2021年06月12日08:11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6月10日发布,近日,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近日,中央出台《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您认为,其重大意义是什么?对浙江意味着什么?

袁家军:在“十四五”开局、现代化新征程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即将完成、决战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时刻,党中央作出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部署,把共同富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必将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专门出台文件支持浙江建设示范区,这对浙江而言,是重大光荣使命,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记者:请问浙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精神的总体考虑是什么?

袁家军:我们将全面细化落实中央《意见》精神,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推进示范区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按照“每年有新突破、5年有大进展、15年基本建成”的安排,用三个五年规划时间压茬推进,争取不断形成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率先基本建立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率先基本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率先基本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十四五”时期是示范区建设的“第一程”,是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的关键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激发活力创新力竞争力,推动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础。要找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着力抓好重大改革、重大抓手和重大政策,加快形成破竹之势。一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二是着力加快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三是着力推动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四是着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五是着力建设未来社区、乡村新社区等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六是着力一体推进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

记者:中央《意见》明确,要推动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不断取得突破,浙江在这方面有什么考虑?

袁家军:我们将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机制、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机制、省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遍性经验。要以新视角新高度谋划推进突破性改革,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在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先行先试。要主动承担全国性的改革试点、探索示范任务,对事关重大、需要国家给予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事项进行再梳理再明确,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改革授权和指导支持。要鼓励各方面各领域打造最佳实践,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成熟一批、推广一批,进一步激发全社会改革创新、争先创优的强大动力。

记者:当前,浙江全省上下正在大力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数字化改革。您认为,这将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怎样作用?

袁家军:这是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动力。我们将顺应万物互联时代发展趋势,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深刻变革,推动社会结构、制度规则的系统重塑。一是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大力度实施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开展“鲲鹏行动”,加快建设全球人才蓄水池。构建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数字经济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和创新策源地,深化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突破口,发展具有全球影响的数字产业集群,探索“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新路径,加快探索数字经济新规则,使数字空间成为重塑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新载体,打开价值创造新蓝海。二是重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关系。统筹推动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探索构建数字化时代社会关系的新规则新政策新机制。重塑社会规则,政府要更高水平保基本,社会要成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企业要勇当创富带富帮富先锋,个人要积极奋斗,形成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制度规范体系。重塑社会政策和资源,以数字赋能推动政策集成化、精准化,率先形成以发展型政策为根本、以兜底型救助型政策为保障的共同富裕政策框架。重塑社会协同机制,在数字化场景下打造新型教育共同体、医共体、帮共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载体,高效协同、联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共同富裕。

记者:中央《意见》明确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请问浙江在这方面有哪些基础和优势,今后将采取哪些重大举措?

袁家军: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发展概念,更是一场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标志的社会变革。核心在于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与绿色低碳的融合聚变,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核心驱动力,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革。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高度重视解决“三大差距”问题,把城乡一体化、念好“山海经”等纳入“八八战略”,亲自擘画实施了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推动浙江成为城乡区域发展最均衡、群众最富裕、社会活力最强、社会秩序最优的省份之一,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富裕方面,浙江人均GDP已经超过10万元、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20年、36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均衡方面,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96,是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区域发展也比较平衡,11个设区市居民收入最高最低倍差1.64,为全国区域差距最小省份之一。这是我们推动共同富裕的独特优势、也是巨大潜力所在。我们将深化细化行之有效的做法举措,打好组合拳。一是加快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完善省域统筹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加快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按照分类引导、“一县一策”的思路,实施做大产业扩大税源行动和提升居民收入富民行动,构建数字化与绿色发展相融合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26县全面融入全省一体化。创新实施山海协作升级版,推动先富带后富政策制度集成、数字化系统集成、帮促力量集成,推进“科创飞地+产业飞地”双向飞地建设。推动山海协作理念、方法向省外拓展,打造对口工作升级版。二是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加快推进市民化集成改革,打造“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2.0版,探索建立以“居住证+积分”为核心的优质公共服务梯度供给制度。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新一轮乡村集成改革,系统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打开农民权益价值和农业价值的空间。大力实施强村惠民行动,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加快缩小收入差距。千方百计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强化创业带就业,全面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探索稳定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新机制,健全扶持中等收入群体后备军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平均数以下”问题,推动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探索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全面打造“善行浙江”,大力发展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推行“人人慈善”。

记者: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中群众最有感的,请问浙江在这方面有什么重要举措?

袁家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有获得感的领域,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们将迭代升级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率先高水平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重点是打造七张金名片:一是打造“浙有善育”名片。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研究制定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政策,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形成生得起、养得好的育儿友好环境。二是打造“浙里优学”名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争创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探索全省域推行“教育大脑+智慧学校”,推动新时代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全方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拓宽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普职学生相互转学“两个通道”,探索用新机制举办新型大学,推动高水平大学、学科数量明显增加,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大学,加快浙江特色开放大学体系建设,探索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浙江示范。三是打造“浙派工匠”名片。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创业就业致富本领。四是打造“浙里健康”名片。加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打造“健康大脑+智慧医疗”,牵引“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实现重大突破,超常规推进“医学高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医学中心,织密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全省域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大力气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体检全覆盖、健身公共服务全覆盖。五是打造“浙里长寿”名片。构建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实施“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使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的长寿生活。六是打造“浙里安居”名片。健全住房市场和保障体系,建立人口净流入与土地供应联动机制,扩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加快完成城镇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多途径解决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住房问题。七是打造“浙有众扶”名片。构建弱势群体公共服务普及普惠幸福清单,构建“全面覆盖、精准响应、政策集成”的智慧大救助模式,实现兜底救助向多样化保障转变,由户籍人口救助向常住人口救助转变,由单一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类救助转变。

记者: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浙江将如何打造精神文明高地,进一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袁家军: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是示范区建设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我们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以文化创新推动思想进步、文明提升推动社会进步。一是守好红色根脉。深入挖掘浙江红色资源,健全理论铸魂溯源走心体系,建设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实施传承红色基因薪火行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二是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试点,深入实施百亿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之江文化中心等新时代浙江文化地标。大力实施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实现“市有五馆一院一厅,县有四馆一院,区有三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礼堂”,推行浙江文化保障卡制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均等、可持续、高质量。三是打造江南特色的文化创新高地。深化文化研究工程,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诗路文化带等具有代表性的浙江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深入挖掘、广泛传播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价值。实施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优工程,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创新中心和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四是构建以文化力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新格局。大力弘扬新时代浙江精神,实施全域文明创建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深化“最美浙江人”品牌培育行动,推进文明好习惯养成,弘扬诚信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社会新风尚。

记者:请问浙江将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机制推进示范区建设?

袁家军:共同富裕是开创性事业、综合性改革。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示范区建设、广泛凝聚共识的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共同富裕新理念和新机制推动示范区建设。要创新致富、勤劳致富、先富帮后富,弘扬创新创业、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劳动者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增收致富,鼓励后发地区深挖潜力、增强动力、释放创新活力实现跨越发展,通过自身努力和相互帮助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要政府社会企业个人共创共建,各方携手、共同奋斗,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开辟新路径、拓展新空间,共创幸福生活,共建美好家园。要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吊高胃口、不搞“过头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从低层次共同富裕迈向高层次共同富裕,推动实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富裕,以省域先行示范为全国探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们将建立新型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一是建立统筹领导机制,省委成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每年召开推进大会、现场会。二是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抓好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性抓手清单、重大改革清单、最佳实践清单“四张清单”,实行年度动态管理,加强闭环管理,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地见效。三是建立试点推广机制,在试点中抓试点,加快推出第一批试点清单,支持试点地区趟出路子、早出成效。四是建立民情通达机制,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长效机制,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示范区建设好不好的重要标准,以群众评价、群众监督推动工作创新和落实。(金忠耀整理)

(责编:金忠耀、康梦琦)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