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有多美就有多难

人民日报浙江分社记者 顾春

2020年01月17日16:16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图为大陈村民全家福

对浙江省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的观察采访,前后已经持续近一年。几次到村落蹲点,跟村干部、村民、外来创业者、投资者几番沟通,想弄清楚一个古村,能用什么样的办法自我造血,实现发展。

从江山高铁站下车,汽车半个小时,就是大陈村。这里古建筑保留基本完整,风景优美。要说劣势,这样的古建筑群,临近的安徽省、江西省并不少见;交通不算便利,村里以留守人员为主,没有土地建设指标,缺乏优势产业。

过去几年,大陈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进,从一个人心涣散村、著名上访村成为“中国村歌之乡”、“文明村”。但蜕变之后,村庄发展何去何从?仅有洁净的村貌,却无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乡村又怎么自我振兴?自我造血的内生动力如何培育?

发展第一步:聚民心

“上访村”成了文明村

2005年,汪衍君接到一个电话,是大陈乡党委书记毛爱民打的,言辞恳切:“大陈村现在是最低谷的时候,缺少人才,你当过兵,是红色大学培养出来的,又是共产党员,有责任为家乡作贡献!”

汪衍君是大陈村人,13岁离开家乡,参过军,退伍后进乡镇企业,一直在外闯荡。

接到电话,汪衍君回到村里。一圈走下来,心里酸酸的。

一叠子老照片,看得出大陈村的过往:陈旧古建筑群中,错杂着新房彩砖,显得很不协调;宗祠墙面破败,到处是牛粪、鸡粪,废塑料袋随风飘扬。

外貌丑倒也罢了,关键是人心散。村集体负债上百万,民风也差。因土地征用问题,村民屡次闹访,2000年,甚至上了央视“焦点访谈”,成了负面典型。上面干部说起大陈村,个个摇头皱眉,都不愿意来趟浑水,甚至有传言:“这村子夜里不能在路上走,会被打。”

“生我养我的村子,没想到这么落后,我们在外面有什么面子!”汪衍君发下狠心,决意回乡竞选,改变村庄。

见汪衍君参选,多数村民眼光热切,看到了希望。也有一些村民,目光冷冷的,袖手旁观。一句话,信不过这个陌生的本村人。

汪衍君当选后,第一步从处理垃圾着手,把村道扫得干干净净,全村实行垃圾分类。一系列细则拿出来:村干部带头打扫,每个月挨户检查,门前是否整洁,家里厨房是否干净,家禽圈养规范不规范,都是评分标准。推行垃圾不出户,定点定时投放,每个村民小组一块黑板,检查结果公布,一家家分数贴出来。

第一次公布,很多妇女不干了。因为在组里考核分数低,她们觉得没面子,一路嚷嚷着吵上门来,大嗓门震得耳朵嗡嗡响:“我一辈子种田、养鸡养鸭,有啥不对?你凭什么管进我家门?”黑板上的分数被粗暴擦掉,下一次检查时,几户村民大门紧闭,不让检查员进门。

汪衍君耐着性子,一次次上门,一家家做工作,苦口婆心劝说:原先脏得落不下脚,上面的人不愿来,外面的人不敢来,你儿子在城里打工,如果带女朋友回来,村里、家里脏兮兮的,你儿子有面子吗?姑娘愿意嫁过来吗?要想让别人看得起,我们得自己争口气。一席话,说得村民光咂嘴,没词了。

水来土淹,兵来将挡,对不同的人,汪衍君有得是办法。慢慢的,村民们接受了,也习惯了,村容村貌很快变样了。干干净净的大陈出名了。市内市外,参观者络绎不绝。因为名声在外太响亮,有些参观团,特意在大清早五点摸来,就为了看看一个农村,能不能真的保持全天24小时无垃圾?最后,整个江山市,甚至衢州市,垃圾分类的十分制考核,模版都来自大陈村。

尽管村里欠着一大笔债,汪衍君又承诺村民三件事:古老的宗祠快倒了,这是村里文化的“根”,第一件,要把宗祠修缮好。村民一片哗然,不相信!汪衍君又说第二件:村里必须建个通车大道,否则哪天一把火,消防进不来,老房子统统烧光。第三件,我们的古村落未来是个宝贝,现在就得维修好,晚上还得有灯光!

承诺说完了,村民纷纷摇头,觉得这个书记牛吹得太大,怕是不好收场。

汪衍君跑到省里,要把修缮宗祠立项。他的努力,说动了省文化厅,派人前来考察,这个历经300年风雨的宗祠之精美,让考察组同志眼睛一亮。最终,汪氏宗祠被确立为省级文保单位。2007年,拨款109万进行大修。宗祠修好了,路建成了,灯亮了,这下村民服气了,村委讲话腰板硬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汪衍君把把烧旺,把村民的心也烧热了。

这时,汪衍君开始琢磨:光是心热还不够,还得把把全村人心聚起来。忽然,他想到一个奇招:用村歌管理村庄。原来,这里的村民爱文艺,大陈村有一年一次的麻糍节,麻糍节上,村民自编自演,热热闹闹。

于是,汪衍君找到江山的文化名人何蔚萍,请她为大陈写下第一首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自己带头,让村民传唱。

这招果然灵!唱歌的人越来越多,成了大陈村的金名片。平日里,每天晚上歌声不断。每年国庆节,455户村民,每户派一个代表来唱歌。

2009年,大陈村的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获得全国村歌十大金曲大奖。大陈成了“中国村歌发祥地”。

村庄干净了,村歌传唱开来,村民心齐了,大陈村已同过去判若两村。但是,新的难题又来了:如何发展产业?

客观看待大陈村,这里地处浙江相对欠发达的浙南地区,跟发达的杭嘉湖地区比,谈不上区位优势。环境优美,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是特色,但这样的村庄不说浙江,邻省江西、安徽都不少。村里多年来人口都是净流出,用地指标基本没有。要凭着这些条件吸引投资人上门,实在是难!

“产业起不来,其他都是空的。”汪衍君焦虑,乡村没人才,没项目,要发展,绝非易事。大部分农村是空心村,只留下孤寡老人在村里。没有经济发展潜力,年轻人怎么会回来?没有人,没有项目,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政府投入能快速改善基础设施,但没法直接培养产业兴旺。汪衍君去参观过很多出名的乡村,他发现,每个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照搬模式根本行不通。村庄怎么富起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利用当地现有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是唯一途径。但是,哪里着手?大陈特色在哪里?汪衍君困惑了。

(责编:王丽玮、张丽玮)

原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