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亞運故事(96)
趙頊:將杭州亞運會搬上“雲端”

對於重大賽事技術保障工作,趙頊算是一名資深專家。除了杭州亞運會外,他還參與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4年南京青奧會等賽事技術保障工作。
2023年,杭州亞運會又有新變化。杭州亞運會是首次實現亞運核心系統100%“上雲”的亞運會,也是首屆採用“雲上”轉播的亞運會。
“通過雲計算,我們把杭州亞運會搬上了‘雲端’,包括賽事成績發布類、賽事管理類、賽事支持類三大核心系統。”阿裡雲工程師趙頊介紹,往屆亞運會組委會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考慮機房的租賃、服務器的採購等事項,不僅價格昂貴且耗時長。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賽后的資產處置問題。
這個夏季,汗流浹背是趙頊工作常態。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上雲”后,有何不同?趙頊介紹,“不需要額外購買其他設備,隻需要提需求,然后根據設計好的架構直接開通相應的雲資源,應用就可以‘雲上’部署。賽后,釋放掉雲資源即可,不涉及資產處置問題。”
例如,賽事成績發布類系統群,是亞運會賽事期間最重要的信息系統群之一。該系統群由阿裡雲支撐,採用雲計算替代傳統數據中心(IDC),成為亞運會算力基礎設施。該系統群不必像傳統數據中心那樣搭拆機房,不僅縮短了應用開發和部署時間,而且避免了傳統模式下軟硬件資源難以共享的問題。
趙頊笑言:“杭州亞運會籌辦分秒必爭,省下來的時間,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系統群測試和優化。”
在“雲上”轉播方面,除了賽事直播外,杭州亞運會還將提供短視頻、精彩集錦、賽事新聞等視頻內容。
與衛星轉播相比,“雲上”轉播速度更快,極端情況下可擴容至TB級別,相當於500部高清電影僅用一秒鐘即可完成傳輸。憑借跨地域能力,雲網絡能夠最大限度保障轉播信號快速、穩定地傳輸,向亞洲乃至全球觀眾實時轉播賽事精彩。
往期回顧:
我的亞運故事(95)︱張微敏:以“最優”水環境為亞運保駕護航
我的亞運故事(93)︱肖萍:為涉亞人員提供“安全、有序、溫馨、順暢”的抵離服務
我的亞運故事(90)︱萬國慶:強化供水安全保障 全力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89)︱嚴華鋒:設備應用智慧化 打造更佳觀賽體驗
我的亞運故事(88)︱趙眉:做好設施運維保障 為亞運保駕護航
我的亞運故事(87)︱俞友金:小小貝雕郵票 方寸之間展示亞運風採
我的亞運故事(82)︱吳蘭:全方位防護 打造亞運會馬屬動物“無疫區”
我的亞運故事(80)︱徐延飛:從散打冠軍到特警“槍王” 換個身份護航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79)︱宋海燕:亞運航班機長遨游萬米高空 接送四海旅客
我的亞運故事(76)︱鄔家寧:錯峰建設,保障杭州亞運會順利召開
我的亞運故事(75)︱宋懋璗:從亞殘冠軍到亞運志願者 熱愛未曾離開
我的亞運故事(73)︱殷超:日行2萬步 保障亞運暢通無“堵”
我的亞運故事(70)︱宣學君:亞運會史上首套動態體育圖標這樣“出爐”
我的亞運故事(68)︱周穎:全民健身氛圍濃 在運動中迎接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66)︱應海鬆 林飛飛:“帆船夫妻”攜手助推象山成為“帆船之城”
我的亞運故事(60)︱伍佳惠:從專業運動員到亞運會裁判 秉持初心不斷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59)︱曹向榮:助殘無礙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亞運故事(58)︱郭錦涌:用“詩情之筆”為杭州亞運會“上色”
我的亞運故事(55)︱高爾偉:保障亞運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網“體檢師”
我的亞運故事㊺︱袁明坤:構筑“無死角”網絡安防 為亞運鑄起“數字盾牌”
我的亞運故事㊵︱婁雨風:巧用“數字化” 為亞運保障工作提質增效
我的亞運故事㉜︱陳佳瑩:從G20到亞運會 西湖女子巡邏隊逐光前行
我的亞運故事㉔︱羅欣:從“運動員”到“教練” 為孩子種下“亞運種子”
我的亞運故事⑰︱鄭紅梅:“數字化”+“機械化” “紅旗班”高效保障亞運
我的亞運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語小課堂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