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格外热闹。随着一架架国际航班落地,前不久出访的浙江“海外抢单团”陆续回国。
他们都抢回了什么?记者经过走访发现,他们不仅带回了“真金白银”的订单,更有不断扩大的朋友圈,以及对市场新动向的把握、对未来发展的新规划。
为持续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市场,12月15日,杭州市人民政府组织126家企业赴迪拜,参加“海外杭州”系列展会的迪拜展。杭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姚高员到机场送行并作动员讲话。
12月13日上午,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前往杭州市滨江区、萧山区几家企业进行深度考察。其间,在了解了企业产业研发、产品出口、海外市场拓展等情况后,易炼红表示,要用好“地瓜理论”,并转化为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省市有关部门也要全方位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强化服务保障,让企业时刻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据了解,寒潮过境期间,慈溪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中心派出多名农技专家前往10余个镇(街道),指导农户做好草莓、番茄等大棚作物保温工作,搭好内棚、小拱棚,进行薄膜覆盖;及时采收或贮藏露天农作物;清理田间沟渠,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积水造成渍害。
“房票”使用范围首次扩大至二手房、购置新车享总额达2500万元的补贴、发放500万元“年味消费券”……1月4日,绍兴市柯桥区发布2023年“1+1+9”政策。“政策精准定位柯桥特色,充分契合柯桥发展,向全社会传递了积极信号。”柯桥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鼓励本土企业上下游产业链对接、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加大出境参展人员往返补助……1月3日,记者从嘉兴市发改委获悉,为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嘉兴出台《嘉兴市“提信心抢开局稳增长”政策18条》(以下简称《政策18条》),力争一季度实现全市GDP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长8%,服务业增长7%,投资增长15%以上,努力实现开门稳开门红。
近日,由杭州余杭企业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轨道交通巡检机器人项目,正式进入测试生产阶段。等到杭州机场轨道快线常态化运行后,这个体积小巧、移动灵活的机器人将替代人工在地铁隧道内作业,在保障供电线路安全的同时,实时检测轨道形变、磨耗、异物等各项指标,传回高精度检测分析报告,巡检效率是传统人力作业的五至六倍,让轨道交通“体检”更精准、更高效、更可靠。
202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和疫情影响,湖州商务、海关等多个部门推出一系列助企纾困和稳外贸措施,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来自湖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湖州进出口总值1539.2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3.1%,其中,出口1421.5亿元,增长14.7%。
2023年元旦起,杭州旅游将“放大招”:国有和部分非国有A级景区实行首道门票免费游,包括西湖景区、西溪湿地、良渚遗址公园、千岛湖、大明山等41个景区景点,持续时间一直到3月底。同时,对在杭举办的千人以上会议,一次性给予举办单位10万元的扶持。
天幕渐黑,沿着杭州武林夜市向前走,一长排摊位映入眼帘,摊位上摆满了小饰品、扇子、编绳、手工玩偶等物件,热闹而有滋有味的杭城夜生活拉开了帷幕。
武林夜市位于杭州市龙游路步行街,东邻武林路、西至环城西路,全长300余米,共有经营摊位240余个,非遗文化、传统工艺、手工手作、文化创意等各类业态汇聚于此,吸引着往来的游客。
近日,人民网浙江频道走进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晚上七点,人流逐渐增多,沿街的国潮店铺、旗袍汉服服装店以及美食集市,无不吸引着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来此享受夜生活。
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位于杭城吴山脚下,距西湖仅数百米,占地13.66公顷。作为杭州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旧城区,清河坊历史街区正是杭州悠久历史的一个缩影。
“走,上街去!”近日,在钱塘江边,一个个“袖珍店铺”一字排开:氛围灯闪烁,帆布招牌迎风招展,各种网红小吃、水果蔬菜、文创手作应有尽有。位于浙江杭州钱塘区前进街道的“共富市集”热闹开市,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消费。
在聚焦“促消费、稳增长”的当下,长三角夜经济持续火爆,聚焦夜购、夜食、夜娱、夜游,三省一市政策频出。夜经济已成为激活长三角消费增长新动能的一把“钥匙”。